述奏的意思、述奏的詳細解釋
述奏的解釋
啟奏;陳述。《魏書·劉芳傳》:“尚書述奏,仍詔委 芳 别更考制。”
詞語分解
- 述的解釋 述 ù 講話,陳說,叙述。述評。描述。論述。綜述。述職。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順行:“報我不述”。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奏的解釋 奏 ò 作樂(?),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折。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
專業解析
“述奏”的漢語詞典釋義
“述奏”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述”(陳述、叙述)與“奏”(臣子向君主進言)組合而成,專指古代臣子向君主書面陳述政見、彙報事務的公文形式。其核心含義為:
-
文體性質
指臣僚以書面形式向帝王系統闡述政策建議、事務進展或陳情谏言的官方文書,屬于古代“奏議”類文體的一種。其内容需條理清晰、邏輯嚴謹,體現對君主的尊崇與事理的周密分析。例如《古代漢語詞典》定義為:“臣下向君主陳述意見或彙報的文書。”
-
功能與語境
- 議政功能:用于提出治國方略或政策主張,如《宋史·職官志》載“凡政事得失,許述奏以聞”。
- 彙報職能:陳述地方治理、災情軍務等具體事務,如清代《會典》中“各省督撫歲終述奏錢糧收支”。
- 禮儀規範:需遵循固定格式(如擡頭、謙辭、結語),體現君臣綱常。
-
詞源與演變
“述”取《說文解字》“循也”之本義,強調依事理陳述;“奏”源于《尚書》“敷奏以言”,指向君主進言。二字合成後,初見于漢代官制文書,唐宋時期成為正式公文類别,至明清沿用。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述奏”條目釋為“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的奏章”。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定義“述奏”為“古代臣屬向帝王陳述意見的文書”。
- 王力《古代漢語·通論》:“奏議類文體包括表、奏、議、疏等,‘述奏’屬其中以條陳事理為特色的分支。”
-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指出“述奏”在清代為地方官員年度彙報的法定文書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
“述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zòu,其核心含義為啟奏、陳述,主要用于指代向上級或權威機構彙報、說明事務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語結構
- 述:意為“陳述、叙述”,如“口述”“重述”。
- 奏:本義為“演奏”,引申為“向帝王陳述意見”,如“啟奏”“奏議”。
- 合稱“述奏”即指通過語言或文字進行正式彙報或陳述。
-
曆史來源
- 古代文獻如《魏書·劉芳傳》記載:“尚書述奏,仍诏委芳别更考制”,意為官員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朝廷彙報政事。
二、應用場景
- 古代用法
專指臣子向帝王或朝廷彙報工作、提出建議,如官員述職、政策奏議等。
- 現代引申
可泛指向上級或相關部門彙報工作進展、問題分析及解決建議,常見于公文或正式場合。
三、易混淆點辨析
- 與“演奏”無關:部分資料(如)提到“用言辭表達樂曲”,此為對“奏”字本義的誤讀,實際“述奏”不涉及音樂含義。
- 非現代常用詞:當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公文場景中。
四、參考資料
- 權威釋義:查字典、漢典。
- 古籍例證:《魏書·劉芳傳》。
别人正在浏覽...
凹凸花拜牌八眉邊計貶樂愊愊播馨采缬纏達唱詞察言觀色乘丘船體豆腐澇二崤輀輶風領感恩多公粥鈎玄獵秘桂旗黑鵶鵶鶴琹佳境江漢朝宗繭觀假物羁蹇窘暴忌煙浚濑坑澤寇先儈牛爛殺僚故列舉龍眉豹頸羅緞邈若河漢甯盈巧果奇崛秋薦燃頂日下無雙入奏攝化説事它心惕惕通宵達旦王廷彎彎扭扭飨食憲書閑行協贊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