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國家按官品分給官吏以充俸祿的田地。《宋書·順帝紀》:“丁卯,原除元年以逋調;復郡縣祿田。” 清 龔自珍 《農宗》:“凡農之仕為品官大夫者,則有祿田。”
祿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職官俸祿制度,具體解釋如下:
祿田又稱「職田」或「菜田」,是古代國家按官員品級分配的田地,其産出作為官吏俸祿的一部分。這類田地所有權歸國家,官員任職期間享有使用權和收益權,離職後需歸還。
清代龔自珍在《農宗》中提及「凡農之仕為品官大夫者,則有祿田」,印證了祿田與官員身份的綁定關系。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宋書·順帝紀》等古籍記載。
祿田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字組成。祿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12;田的部首是田,筆畫數為5。
祿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代表着土地的福報和豐收的寓意。在古代,田地是農民生活的根本,擁有肥沃的土地被視為一種福氣和財富。因此,祿田寓意着農民收獲了豐厚的田地,可以養活自己和家庭。
在繁體中文中,祿田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似。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以隨着曆史的發展而變化。祿田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示和田兩個部首的基本形狀和結構。
以下是祿田的例句:
1. 他辛勤勞作,終于有了自己的祿田。
2. 這片祿田的土地可以種植許多糧食。
與祿田相關的組詞有祿氣、祿位、祿薄等。
祿氣:指財富和榮譽。
祿位:指高官職位和權力。
祿薄:指福氣不夠、運氣不好。
祿田的近義詞包括豐收、富饒、肥沃。
豐收:指農作物收成好,産量多。
富饒:指土地肥沃,産出豐富。
肥沃:指土壤富含養分,適宜植物生長。
祿田的反義詞是荒蕪。
荒蕪:指土地貧瘠,無法種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