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太子冊寶》:“ 嘉靖 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 世宗 将幸 承天府 ,冊立 莊敬太子 及 裕王 、 景王 。 裕 即 穆宗 潛藩也。”
(2).指帝王為王侯時的封地。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兩朝玉帶之祥》:“至 高宗 以 常德 為 孝宗 潛藩,尤有足紀者。” 清 全祖望 《經史答問·諸史問目答盧鎬》:“ 呼沱 ,則是 中山 ,非 關中 也。況 平帝 由 中山王 為天子,故首加恩於潛藩。”
“潛藩”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這一含義強調某人在成為皇帝之前的身份,多用于描述其未登基時的特殊地位或封號。例如,明穆宗(朱載坖)在即位前被稱為“裕王”,其封地即稱“潛藩”。
指帝王為王侯時的封地
帝王在即位前可能受封為藩王,其封地被稱為“潛藩”。例如,宋孝宗(趙昚)在即位前的封地位于常德,宋高宗(趙構)曾對此地加以重視。
“潛藩”最初側重“未即位”的帝王身份,後逐漸擴展至指代其封地,反映了古代宗法制度中“名位與屬地綁定”的特點。需注意,該詞多用于史書或學術文獻,現代語境中極少使用。
潛藩是一個古漢字,由水部的“氵”和藩部的“藩”組成。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藩。氵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而藩則是一個具有植物的意義。整個字共有19個筆畫。
潛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藩是指官府周圍的籬笆或栅欄,用以作為邊界或保護。而潛則表示隱藏或潛藏的意思。因此,潛藩的字面意思可以解讀為隱藏或潛藏的保護。
這個詞也有繁體字的形式,即潛藩。繁體字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結構,隻是在書寫形式上有所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常常采用象形、指事等方式表達含義。因此,潛藩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的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仍然相同。
下面是一些例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潛藩這個詞:
1. 他選擇潛藩于森林中的小屋,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
2. 這個宏大的計劃被潛藩在了無人知曉的角落。
3. 潛藩的才華最終被覺察到,他成為了大家矚目的焦點。
潛藩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潛藩于林:隱藏在森林中。
2. 潛藩保護:秘密保護。
3. 潛藩之地:隱蔽的地方。
最後,我們來看看潛藩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隱藏、潛伏、遮掩
反義詞:暴露、顯露、揭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