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蜪犬的意思、蜪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蜪犬的解釋

獸名。《山海經·海内北經》:“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郭璞 注:“﹝蜪﹞音陶。或作蚼,音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蜪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獸,其形象與特性主要記載于《山海經》等古籍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蜪犬是一種形似犬豹的食人異獸,特征為:

  1. 外形:頭部似犬,身軀如豹(《山海經·海内北經》載:"蜪犬如犬,青色,食人從首始")。
  2. 習性:性兇殘,專食人腦(郭璞注:"蜪犬食人,先食其頭")。
  3. 聲音:啼叫如嬰兒(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引古本:"其音如嬰兒")。

二、文獻溯源

  1. 《山海經》體系
    • 《海内北經》明确記載其居于"蜪犬國",屬北方兇獸。
    • 晉代郭璞注指出其與"窮奇"等并列為四兇之屬,反映先秦災異觀念。
  2. 名物考辨
    • "蜪"字從蟲,表獸類(《爾雅·釋獸》:"蟲屬多異形"),漢代《說文解字》未收錄此字,可見其為區域性神話生物稱謂。
    • 清代郝懿行考證認為"蜪犬"即"梼杌"變體,與楚地巫文化關聯。

三、文化衍義

在民俗演變中,蜪犬被賦予兩種衍生含義:

  1. 災疫象征

    唐宋類書《藝文類聚》将其歸為"疫獸",認為其出現預示災荒(卷95·獸部)。

  2. 幽冥使者

    明代《異林》載:"蜪犬司枉死魂",成為冥府追魂的意象化存在。

學術注:現代研究認為蜪犬原型或源于古代豹犬雜交猛獸的傳說化(李劍平《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但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收錄。

權威參考文獻

  1. 《山海經》(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清嘉慶刻本)
  3.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4. 《藝文類聚》(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5. 陸粲《庚巳編·異林》(明代筆記叢刊)

網絡擴展解釋

“蜪犬”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異獸,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山海經》及相關字書。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蜪犬是一種外形似犬的奇異生物,特征為青色皮毛,習性兇猛,以人為食且“食人從首始”(即從頭開始吞食)。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山海經》,原文描述為:“蜪犬,如犬,靑色,食人從首始。” 這一記載表明其屬于神話傳說中的獸類,可能與古代對自然威脅的象征性描述有關。

  3. 字形與發音

    • “蜪”字讀音為táo(國際音标:tʰɑu˧˥),中古音屬“透母豪韻”,反切注音為“土刀切”或“徒刀切”。
    • 其字形結構由“蟲”與“兆”組成,可能與蟲類或征兆含義相關,但具體構形邏輯已不可考。
  4. 備注
    需注意與“狾犬”(狂犬)、“阍犬”(守門犬)等詞區分。例如“狾犬”指瘋狗(見《左傳》典故),而“蜪犬”更偏向神話生物,二者含義不同。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神話背景或與其他文獻的關聯,建議查閱《山海經》注疏版本或相關神話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魁暴诃鮑肆暴尪駁牓不住子嘗糞巉崒疇類垂衣裳楚雲大馮小馮達例大秦君吊牌恫心法勢覆盆父天孤辰骨肉寒霜铪匝鴻侈花陣胡葭魂牽夢萦賈兒将迎漸入佳境假招子禁暴進退存亡雞栖酒筒蠲煩誇衒狼煙四起量定離剌跑敵情僻王前帆圈缋攘攘熙熙上九收襜霜砌書劍飄零壇曼騰騰烈烈條絨銅扣土均兔崽子翛翚瀉溜邪僻斜睃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