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内閣。 明 清 時稱宰輔所在之處為“綸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弘 成 以前,内閣尚參用外秩,如 陳山 以舉人, 楊士奇 以薦辟……皆入綸扉,五十年以來,遂顓用詞臣矣。”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其不在内廷之大學士,著常川到閣,以重綸扉,以符體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趙仁圃 ﹞平生愛時文,雖入綸扉,猶手校 成 宏 諸大家,孜孜不倦。”
“綸扉”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與明清時期的政治機構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綸扉”指明清時期内閣或宰輔(宰相)辦公的場所。其中“綸”原指帝王诏書(如“綸音”),“扉”意為門,合稱引申為發布政令的核心機構。
曆史背景與用法
其他引申解釋
部分文獻(如)提到“綸扉”可指宮殿的門,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例句參考
總結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明清内閣的職能與地位,屬于曆史政治術語,現代使用較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五雜俎》《隨園詩話》等原始文獻。
《綸扉》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絹制的門簾”。綸指的是絹,扉指的是門簾。
《綸扉》的部首是纟(纟稱為纟字旁,表示與纖維相關的事物),綸的筆畫數為6畫,扉的部首是戶(戶稱為一字旁,表示與門相關的事物),扉的筆畫數為7畫。
《綸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古今注疏》中的一句詩:“時聞小說流支謝,夜有綸扉大夢來。”這句詩描寫了一個人在夜晚夢見了飛來的綸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希望。
《綸扉》的繁體字為「綸扉」。
在古時,漢字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但是在現代文言文中,我們依然使用現代字形表達《綸扉》這個詞。
1. 柳映綸扉,猶自可人。
2. 小院鳥啼時,綸扉隨風擺。
3. 窗前綸扉掩,水中倒映天。
綸扉的相關組詞有:綸簾、綸巾、扉頁。
和綸扉意思相近的詞有:紗簾、門幕、窗簾。
和綸扉意思相反的詞有:木門、鐵窗、鎖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