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squito] 〈方〉∶蚊子
(1).即蚊子。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二:“﹝ 吳猛 ﹞性至孝,小兒時在父母傍卧,時夏日多蚊蟲,而終不搖扇。” 唐 元稹 《閑》詩之二:“不堪堤上立,滿眼是蚊蟲。”《水浒傳》第一○二回:“當下婦人扶 王慶 到床上睡了……他自去拴門戶,撲蚊蟲,下帳子,與丈夫歇息。” 蕭紅 《看風筝》二:“人們散去了,院子裡蚊蟲四下的飛,結團的飛,天空有圓圓的月,這是一個夏天的夜。”參見“ 蚊子 ”。
(2).比喻壞人。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臣聞大人不因螞蟻蚊蟲的傷害,就失去了威嚴。 勾踐 這樣狂妄無理,大王如果還是不忍殺他,那就更見大王仁德照天下,心廣容萬物。”
“蚊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字面含義
指蚊子,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蚊科,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飛蟲。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需吸血繁殖,可能傳播登革熱、瘧疾等疾病。
生物學特征
蚊蟲體形纖小,幼蟲稱為“孑孓”,常見于水中。其叮咬會導緻皮膚紅腫瘙癢,且部分種類是疾病傳播媒介,被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象征微小或微不足道
在成語中,“蚊蟲”可比喻事物微小、無足輕重。例如:“蚊蟲之力”形容力量微弱。
代指壞人
部分語境下,“蚊蟲”被用來隱喻品行惡劣的人。如例句:“社會需清除蚊蟲般的害群之馬”。
蚊蟲繁殖需水源,防治需注重環境清潔。相關詞語包括“蚊帳”“蚊香”等。如需進一步了解蚊蟲分類或疾病傳播機制,可參考生物學資料。
蚊蟲(wén chóng)是指一類小型昆蟲,主要以蚊子為代表。它們屬于鞘翅目昆蟲,身體小巧,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繁衍生息。
蚊蟲的部首是蟲字旁,表示與昆蟲相關。蟲字旁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常用來表示與蟲類有關的事物。蚊字的筆畫數為9畫。
蚊蟲一詞來源于古漢語。蚊的原意為昆蟲的一種,蟲則指昆蟲。兩者結合在一起後,就成了現代漢語中表示蚊子或類似昆蟲的詞語。
蚊蟲的繁體字為「蚊蟲」。在繁體字中,蚊字的部首蟲與蟲字旁稍有不同,字形上更加繁複。
古時候,「蚊蟲」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蚊」字的寫法為「瘒」,而「蟲」則寫作「蟲」。這種變化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部分。
1. 夏天來了,蚊蟲開始活躍起來。
2. 我害怕被蚊蟲叮咬,所以晚上會點蚊香。
3. 這種蚊蟲攜帶疾病,要注意防護。
1. 蚊帳:用來遮蔽蚊蟲的帳篷。
2. 蚊香:為了驅趕蚊蟲而燃燒的香。
3. 蚊子:屬于蚊蟲類的一種。
近義詞:蚊蠅、蚊蚋、虻蟲。
反義詞:昆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