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裸而立,無所遮飾。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解脫攣索,夾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 金 元好問 《遊黃華山》詩:“是時氣節已三月,山木赤立無春容。” 清 王太嶽 《銅山吟》:“晨朝集洞口,赤立褫衣裙。”
(2).空無所有。形容窮困之極。 唐 韓愈 《郓州溪堂詩》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宋史·喬行簡傳》:“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縣多赤立之帑。” 嚴複 《原強》:“兵連不及周年,公私掃地赤立,洋債而外,尚不能無擾閭閻,其財之匱也又如此。”
“赤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或物體完全裸露、無遮蓋的狀态。例如:
多用于形容經濟或物質匮乏的狀态:
赤立(chì lì)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人站立時臉色通紅的狀态。這種紅色常常與情緒激動或生氣等情況有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赤立的拆分部首是赤和立,其中赤(chì)作為主體部分,表示紅色;立(lì)作為輔助部分,表示人站立的動作。赤的筆畫數為七,立的筆畫數為五。
來源赤立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赤和立這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以形容人站立時臉色通紅為特點的情形而成為一個獨立詞彙。
繁體在繁體字中,赤立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赤立的漢字可以寫成“赤立”,字形與現代漢字相近,隻是書寫方式可能略有差異。
例句1. 當他聽到那個消息時,他的臉立刻赤立了起來。
2. 她突然發現自己誤打誤撞地跳到了舞台上,臉上赤立着一片。
組詞赤腳、立場、赤心、立即
近義詞滿臉通紅、绯紅
反義詞蒼白、蠟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