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意思、丹麥的詳細解釋
丹麥的解釋
北歐國家。在波羅的海出北海處,包括日德蘭半島大部及西蘭等島嶼。面積4.31萬平方千米。人口520萬(1994年)。首都哥本哈根。地勢低平。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豬肉和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漁業也較重要。造船業馳名世界。
詞語分解
- 丹的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朱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制成的顆粒狀或************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麥的解釋 麥 (麥) à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面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麥田。麥收。麥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姓。 筆
網絡擴展解釋
“丹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一、地理與政治釋義
-
國家概況
丹麥王國(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歐五國之一,首都哥本哈根。其領土包括日德蘭半島大部、西蘭島等400多個島嶼,總面積約4.31萬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地),2022年人口約591.1萬。
-
自然特征
地勢低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自然資源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其他礦藏較少,海岸線長達7314公裡。
-
政治體制
實行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為女王,政府首腦為首相。
二、經濟與文化特色
-
經濟産業
經濟發達,以農牧業、漁業和造船業聞名。豬肉、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造船技術全球領先。
-
曆史背景
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14世紀成立卡爾馬聯盟(涵蓋北歐多國)。現代丹麥以高福利、幸福指數高著稱。
三、詞源與語言
- 國名釋義
“丹”在古高德語中意為“沙灘、森林”,“麥”指“土地、國家”,合稱“丹麥人的土地”。
- 語言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普及率高,部分人掌握瑞典語、德語等。
其他說明
- 若需了解丹麥的成語引申義(如形容美好事物),可參考中的文化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丹麥(dān mài)是指位于北歐的一個國家,也是其首都。拆分部首為“卩”和“骨”,筆畫為9畫。該詞來源于古代北歐語言,意為“海盜的港口”。在繁體字中,丹麥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對丹麥的寫法有較多的變異,具體寫法與字形并沒有固定的規定。而在現代漢字中,丹麥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了穩定并統一了起來。
下面是一個例句:我計劃下個月去丹麥旅行。
以下是一些與丹麥相關的組詞:丹麥人(dān mài rén)、丹麥王國(dān mài wáng guó)、丹麥語(dān mài yǔ)、丹麥文化(dān mài wén huà)。
近義詞:丹國(dān guó)、丹噩(dān è),這兩個詞都可以用來代替丹麥。
反義詞:瑞典(ruì diǎn),瑞典是丹麥的鄰國,可以用來表示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