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策的意思、論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策的解釋

猶策論。 宋 代以來各朝常用作科舉考試的項目之一。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方翥》:“昔忝知舉,祕監賦重疊用韻,以論策佳,輒為改之,擢寘高第。” 明 歸有光 《三途并用議》:“今進士之與科貢,皆出學校,皆用試經義論策。”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紀事》:“ 宋 朝試士以論策,此外各有明經、韜鈐、宏辭、茂才等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論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論”與“策”的本義及組合義來理解,并參考權威辭書的解釋:

  1. 字義分解與組合:

    • 論(論): 本義指分析、議論、闡述道理。《說文解字》釋為“議也”。引申為學說、主張、衡量、評定等義。
    • 策: 本義指馬鞭。《說文解字》釋為“馬箠也”。引申為驅使、謀劃、計謀、方法(如策略、對策),也指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如策論)、簡牍等。
    • 組合“論策”: 結合兩字核心含義,“論策”可理解為:
      • 議論、評述策略或政策: 指對治國方略、軍事謀略、具體對策等進行讨論、分析和評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論策”有此義項。
      • 指“策論”這種文體: “策論”是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重要文體,要求考生就經義或政事問題發表議論、提出對策。“論策”有時可作為“策論”的同義或相關表述。王力主編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相關詞條釋義中體現了這種關聯。
  2. 權威辭書釋義(以《漢語大詞典》為代表): 根據《漢語大詞典》的收錄和釋義,“論策”主要有以下含義:

    • 議論、謀略。 例如:“此人頗有論策,深得主公賞識。”(此例為釋義的語境化說明)。
    • 特指古代以策論取士的科目。 這直接關聯到科舉考試中的“策論”。
  3. 現代使用與語境: 在現代漢語中,“論策”一詞已非常罕見,幾乎不再使用。其含義已被更常用的詞彙所取代,如:

    • 表達“議論策略”之意時,常用“讨論策略”、“謀劃方略”、“分析對策”等。
    • 指代古代科舉文體時,直接用“策論”。 因此,在現代文本中遇到“論策”,通常需要結合具體上下文來理解,其意多為古義的遺留,指向對策略、政策的議論或直接指“策論”。

“論策”是一個古語詞,核心含義是議論、評析策略、政策或治國方略,有時也特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文體策論。其現代實用性很低,主要出現在研究曆史、古籍或特定仿古語境中。理解該詞需緊扣“論”(議論分析)與“策”(謀略、對策、策論)的本義及組合關系。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論策”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主要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論策”即“策論”,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文體形式,要求考生針對政治、經濟、軍事等實際問題撰寫分析性文章,提出對策。該詞由“論”(分析論述)和“策”(策略方法)組成,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

二、曆史背景

  1. 宋代起源:王安石在熙甯四年(1071年)改革科舉制度,廢除詩賦與明經科,改以經義、論策選拔人才。
  2. 延續使用:明清時期仍将論策作為科舉考試的重要項目,例如歸有光曾提及進士科考試需用經義論策。

三、考試特點

四、相關辨析

部分資料将“論策”解釋為“讨論策略”的成語(如),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見,主流含義仍指向科舉文體。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考試範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宋史·選舉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贲贲逼聚鼻雷馳角傳喚出寶旦明盜骖道大莫容到頭來稻雁打順風鑼對床飛馬錢富鄭公高空作業槁形灰心根節害馬紅燈綠酒話亭恢豁瓠子鹣钗積沙成塔救火拯溺孔孟爛爛利刹面白命工嘔逆欽刀輕醇擎奇情由日旸上留田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攝代石濑識曲十韋手分豎貂孰誰絲末谇帚德鋤索葦桃花夫人讨繹天鋒呫唫投險土實頑癖襪桶緼縷遐國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