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豎貂的意思、豎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豎貂的解釋

即 豎刁 。《漢書·古今人表序》:“ 齊桓公 , 管仲 相之則霸, 豎貂 輔之則亂。” 唐 皮日休 《十原系述·原己》:“如 豎貂 自宮,能敬己乎? 鮑莊 刖足,能敬己乎?” 清 張笃慶 《明季詠史》之四:“一任 豎貂 盤社鼠,誰将鹽鐵議 弘羊 ?”參見“ 豎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豎貂(shù diāo)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宦官,其曆史背景和詞義解釋如下:

1.人物身份與行為

豎貂為接近權力核心,自宮成為宦官,進入齊桓公内廷并受寵信。他與易牙等人被視為佞臣,以谄媚手段獲取政治地位。

2.政治影響

齊桓公死後,豎貂與易牙等人引發内廷權力鬥争,導緻齊國長期内亂,國力衰退。這一事件成為齊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3.曆史評價

古籍如《漢書》《十原系述》均将其作為反面典型,認為他破壞朝綱,如唐代皮日休批判其“自宮”行為違背忠孝倫理。清代張笃慶的詩句“一任豎貂盤社鼠”更暗喻奸臣禍國。

4.詞義延伸争議

有說法稱“豎貂”衍生為成語,表示“瀕臨危境”(如貂被捕獵的典故),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後世附會。

豎貂主要指向曆史人物,其行為象征權力欲望導緻的自我異化與政治腐敗。若需進一步考證成語用法,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豎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豎貂》是一個成語,指的是豎直地提起衣擺,形容行走如飛。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走輕快迅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豎貂》由豎部和貂部組成。豎部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編號是117,代表“立”;貂部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編號是174,代表“貉”,指的是一種嗅覺敏銳、移動敏捷的小型哺乳動物。

拆分成字的筆畫數分别是3畫和7畫。

來源

《豎貂》成語最早出現在《華陽國志·韓魏傳》中,形容韓魏兩國戰場上騎兵的行軍速度快如飛奔的貂。

繁體

繁體字為《豎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豎貂》的寫法與現在相同。

例句

他穿着輕便的運動裝,一步一豎貂地疾速奔跑。

組詞

- 豎立:指物體直立的狀态或行為。

- 貂皮:指貂的皮毛。可用于制作衣物。

- 快如飛奔的形容詞+貂:如“飛貂、疾貂”,用來形容行走或奔跑的速度極快。

近義詞

飛快、疾馳、疾行

反義詞

慢如蝸行、拖拖拉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