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拯溺的意思、救火拯溺的詳細解釋
救火拯溺的解釋
見“ 救焚拯溺 ”。
詞語分解
- 救火的解釋 在火災現場進行滅火和救護工作詳細解釋.滅火。《左傳·昭公十八年》:“ 陳 不救火, 許 不弔災,君子是以知 陳 許 之先亡也。”《韓詩外傳》卷十:“ 晉平公 之時,藏寶之臺燒,士大夫聞者,皆趨車馳
- 拯溺的解釋 救援溺水的人。引申指解救危難。《鄧析子·無厚》:“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淮南子·說林訓》:“予拯溺者,金玉不若尋常之纏索。” 宋 陳亮 《制舉策》:“因天下所同
網絡擴展解釋
“救火拯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指緊急救助處于極端困境中的人,如同拯救火災中的受困者和溺水者。該詞與“救焚拯溺”同義,其中“焚”指火災,“溺”指溺水,合喻危難情境。
-
出處與演變
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孟子·梁惠王》,原文提到民衆期待被“拯己于水火”。漢代王充在《論衡·自紀》中明确使用“救火拯溺”一詞,強調在危難中行動需果敢,而非追求言辭技巧。
-
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褒義。
- 功能: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救火拯溺的行動刻不容緩”。
- 反義詞:水深火熱(形容處境極端困苦)。
-
例句與延伸
漢·王充舉例:“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說明緊急救援時務實重于形式。該詞也用于比喻解決社會危機,如《雲南光複記》中形容軍隊“救焚拯溺,捍患衛民”。
-
現代應用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對災難、困境的快速響應,如抗洪救災、疫情援助等場景。英語可譯為“rescue people from danger or suffering”。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救火拯溺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及時救助陷入火災或溺水危險中的人。它包含了兩個部分:救火和拯溺。救火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3;拯溺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8。這個成語源自古代的火災和溺水救援工作,提倡人們勇敢、及時地幫助他人。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依然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樣化,但救火拯溺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下面是一個使用救火拯溺的例句:"他是一個真正的救火拯溺的英雄,每次都沖上前線,保護他人的安全。" 與救火拯溺相關的組詞有:救援、救護、拯救。近義詞包括:施救、救助、扶助。反義詞可以是:無動于衷、袖手旁觀。希望這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