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旦明的意思、旦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旦明的解釋

天明時。《儀禮·少牢饋食禮》:“旦明行事。” 鄭玄 注:“旦明,旦日質明。”《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 暘谷 ,浴于 鹹池 ,拂于 扶桑 ,是謂晨明。登于 扶桑 ,爰始将行,是謂朏明。至于 曲阿 ,是謂旦明。” 高誘 注:“平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旦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個方面進行解析:

  1. 基本含義: “旦明”由“旦”和“明”兩個單字構成。

    • 旦: 本義指太陽初升、天亮之時,即早晨、黎明。《說文解字》釋:“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意指太陽(日)剛剛從地平線(一)上升起,天色由暗轉明。
    • 明: 本義指光線充足、清晰可見,與“暗”相對。引申為明亮、清楚、明白等義。《說文解字》釋:“明,照也。”指光照使物顯現。 因此,“旦明”的核心含義是指黎明時分,天剛破曉,由黑暗轉向光明的時刻。它強調的是時間節點(清晨)和狀态變化(從暗到明)。
  2. 引申與古籍用例: 在古籍中,“旦明”常用來具體指代清晨、天亮之時。例如:

    • 《禮記·祭義》:“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緻天下之和。旦明而行事。” 此處“旦明”即指在清晨天亮時舉行祭祀儀式。 這個詞彙蘊含着光明起始、萬物蘇醒的意象,有時也帶有希望、開端的象征意義。

“旦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黎明時分,天剛破曉的時刻。它由表示日出的“旦”和表示光亮的“明”組合而成,生動描繪了黑夜結束、白晝降臨的轉換瞬間。該詞在古籍中常用于描述在清晨進行的特定活動(如祭祀),并隱含光明、希望與開始的意味。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旦明”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古典文獻及現代詞典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指天明時或天亮的時候,即太陽初升、天色漸亮的時段。例如《淮南子·天文》記載“日出于旸谷……至于曲阿,是謂旦明”,描述太陽運行至曲阿(古代地名)時的平旦時刻。


二、引申與特殊語境解釋

  1. 形容光線明亮
    可指“天一亮就明亮”,如《莊子·外物》中“旦明鳥”的寓言,象征清晨光線清澈的景象。
  2. 文獻中的争議解釋
    《禮記·郊特牲》提到“交于旦明之義”,漢代鄭玄注釋認為此處“旦”為“神”的篆書誤寫,故“旦明”或為“神明”,但此說法未廣泛采納。

三、常見使用場景


四、其他關聯含義

作為人名時,“旦”象征破曉、新生,“明”寓意光明與智慧,組合後寄托睿智、吉祥的期許。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淮南子》《禮記》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無光暗氣暗惱白迷迷保極表心紙彩帛掣襟露肘仇猶舛謬撺椽瘁索電阻器雕辔荻苗斷絶地風移俗易奉遵俯首戢耳婦職官占瓜子牯牛嶺國副齁喽活貨加害降骨獎譽膠鬲之困家緣過活襟子祭品久常空暇藍田種玉兩體靈和柳蠡勺羅纓麥穗兩歧面店勉勵珉階摸棱拈折丕平窮寵軟木畫少年中國學會深明大義詩法時劫十客士氣梭天摸地鐵甲金戈鐵丈夫下橫枭鸱西華葛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