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明的意思、旦明的詳細解釋
旦明的解釋
天明時。《儀禮·少牢饋食禮》:“旦明行事。” 鄭玄 注:“旦明,旦日質明。”《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 暘谷 ,浴于 鹹池 ,拂于 扶桑 ,是謂晨明。登于 扶桑 ,爰始将行,是謂朏明。至于 曲阿 ,是謂旦明。” 高誘 注:“平旦。”
詞語分解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網絡擴展解釋
“旦明”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古典文獻及現代詞典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義
指天明時或天亮的時候,即太陽初升、天色漸亮的時段。例如《淮南子·天文》記載“日出于旸谷……至于曲阿,是謂旦明”,描述太陽運行至曲阿(古代地名)時的平旦時刻。
二、引申與特殊語境解釋
- 形容光線明亮
可指“天一亮就明亮”,如《莊子·外物》中“旦明鳥”的寓言,象征清晨光線清澈的景象。
- 文獻中的争議解釋
《禮記·郊特牲》提到“交于旦明之義”,漢代鄭玄注釋認為此處“旦”為“神”的篆書誤寫,故“旦明”或為“神明”,但此說法未廣泛采納。
三、常見使用場景
- 時間描述:多用于古籍中表示清晨時段,如《儀禮·少牢饋食禮》載“旦明行事”。
- 文學意象:形容事物突然變得清晰,如“旦明之光”比喻豁然開朗的狀态。
四、其他關聯含義
作為人名時,“旦”象征破曉、新生,“明”寓意光明與智慧,組合後寄托睿智、吉祥的期許。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淮南子》《禮記》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旦明(dàn m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清晨,黎明之時。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旦明這個詞的部首是日字旁,由“日”字組成,以表明時間的概念。它一共有8個筆畫,屬于複雜的漢字之一。
來源:旦明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之什·旦旦》篇中,描述了黎明時分的景色。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使用到日常生活中。
繁體字:旦明的繁體字是「旦明」,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旦明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不同,但這些變化我現在無法直接告訴你。
例句:旦明時分,萬物開始蘇醒。旦明時,太陽初升,給大地帶來新的一天。
組詞:旦明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成各種詞語,例如:旦旦(清晨的樣子)、明亮(光明的狀态)等。
近義詞:拂曉、黎明、破曉都可以作為旦明的近義詞,形容清晨,表示時間過了夜晚但尚未完全亮。
反義詞:黃昏、夜晚、黑暗可以被看作旦明的反義詞,表示時間已過夜晚,天色漸暗。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需要更多相關的信息,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