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曲的意思、識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曲的解釋

謂通曉音樂。《文選·古詩<今日良宴會>》:“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呂延濟 注:“識曲,謂知音人聽其真妙之聲。” 明 楊慎 《泛舟浣花東阜狷齋同賦》詩:“雙魚六馬慣識曲,青蛉白鷗皆忘機。” 清 黃景仁 《十四夜歌宴》詩:“識曲羣公敢多讓,不妨明日有狂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í qǔ,其核心含義為通曉音樂,常用來形容對音樂有深刻理解或辨别能力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對音樂的旋律、節奏、情感表達等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能辨别音樂的精妙之處。

    • 例:古詩《今日良宴會》中“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呂延濟注:“識曲,謂知音人聽其真妙之聲。”
  2. 文學與成語關聯

    • 常與“知音”并用為成語“知音識曲”,強調既懂音樂内涵,又能辨識演奏者的情感表達。
    • 例:曹丕《善哉行》:“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用法與示例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技術原理,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文獻或技術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曲

識曲,是指能夠辨認、了解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在音樂領域中,識曲是指能夠準确地辨認和識别音符、節奏、旋律和和聲等要素,來進行音樂欣賞、演奏或創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識曲的拆分部首為言,總共8個筆畫。

來源:識曲這個詞的來源是由“識”和“曲”兩個字組成。其中,“識”表示認識、了解的意思,後面的“曲”則指音樂。因此,識曲可理解為認識音樂、了解音樂。

繁體:識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識曲(訓讀)、識樂(音讀)。

例句:她從小就有很好的識曲能力,可以輕松地辨認出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

組詞:識譜、曲藝、曲子、曲調、曲風。

近義詞:懂曲、知曲、識譜、懂音樂。

反義詞:不識曲、不懂音樂、不會辨認音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