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宋 蘇轼 《及第後謝秋賦試官啟》:“不泥於古,不牽於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将觀磊落不羇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可以緻治。”亦作“ 磊落不羈 ”、“ 磊落不覊 ”。 清 戴名世 《曹氏怪石記》:“今夫天下磊落不覊之人,雅量高緻之士,於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頽然絶無所寓意者也。” 清 劉大櫆 《颍州府通判呂君墓表》:“君磊落不羈,而負性精勤;賓友滿座,飲酒終日,而事皆辦治。”
“磊落不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ěi luò bù jī,主要形容人胸懷坦蕩、舉止不受拘束的性格特質。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蘇轼、戴名世等作品(來源:、5、6)。
《磊落不羁》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性格豪放、行為奔放、不拘束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心胸開闊、膽識過人,敢于不受拘束表現自己的人。
成語《磊落不羁》的拆分部首是石和艹,共包含15個筆畫。
《磊落不羁》一詞來源于明代小說家施耐庵的《水浒傳》中宋江的角色。宋江是一個崇尚自由、不拘一格的人物,他拒絕受到任何束縛,因此被描述為磊落不羁。
《磊落不羁》的繁體字形為「磽落不羁」。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磽」的字形中間多了一個「石」字旁,表示磊落的意思;而「落」的字形由「艹」作為偏旁,代表植物的意義。這種寫法更加貼合成語的意思。
他的個性磊落不羁,總是敢于沖破常規表現自己。
磊落豪放、不羁之風、豪放不羁
放蕩不羁、豪放灑脫、不拘一格、逍遙自在
拘束、古闆、墨守成規、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