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湯引的意思、湯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湯引的解釋

藥引子。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火失剌把都》:“火失剌把都者, 回回 田地所産藥也。其形如木鱉子而小,可治一百二十種證,每證有湯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湯引”是一個傳統中藥術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中藥方劑中的“藥引子”,即輔助主藥發揮作用的藥物或物質,常用于引導藥效直達病竈或調和藥性。

  2.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陶宗儀《辍耕錄·火失剌把都》,記載了一種名為“火失剌把都”的藥材産自回回地區,形似木鼈子但較小,可治療120種病症,且每種病症對應不同的湯引。

  3. 功能與用法
    湯引在藥方中起輔助作用,例如增強藥效、緩解副作用或調和不同藥物的性質。如江永地區的“千家峒”香姜,以俗語“晨吃一塊姜,勝過喝參湯”為引,吸引消費者體驗其溫補效果。

  4. 其他争議解釋
    有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引誘他人陷入困境,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總結來看,“湯引”主要指傳統中醫藥中的藥引概念,其曆史記載明确,功能具體,而其他引申含義缺乏廣泛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湯引的意思

湯引(tāng yǐ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将炊湯或煮湯的液體倒出并引入另一個容器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湯引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湯引的字義源于古代烹饪技術中倒湯的動作,用以引導烹饪過程中的熱量和味道。

繁體

闛引(tāng yǐn)是湯引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湯引的字形可能存在變化,尚無确切的資料進行考證。

例句

1. 奶奶用銅勺将炖好的雞湯湯引到碗裡,香氣撲鼻。

2. 廚師将沸騰的湯湯引進炖盅,讓食材更入味。

組詞

- 湯匙(tāng chí):用于喝湯或舀取液體食物的工具。

- 湯碗(tāng wǎn):盛放湯類食物的碗狀器皿。

近義詞

- 湯倒(tāng dào):指将炊湯倒出。

- 湯湧(tāng yǒng):指液體中翻湧的湯泡。

反義詞

- 湯進(tāng jìn):指将湯倒入容器中。

- 湯出(tāng chū):指将烹饪好的湯類菜肴取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