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奠定霸業。《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 晉文公 有 咎犯 趙衰 ,取威定霸,以尊天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中興定霸如 光武 ,要訪取出羣英傑。”
“定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指确定權力的最高者,穩定并掌控局勢。既可用于形容個人或勢力在某一領域(如政治、商業)占據主導地位,也可特指曆史語境中奠定霸業的行為。
核心概念
源自古代軍事與政治策略,強調通過權威确立和局勢掌控達到統治目的。例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提到“取威定霸”,指通過威懾力奠定霸權。
曆史用法
多用于描述諸侯争霸,如春秋五霸通過戰争或聯盟确立霸主地位。漢王褒在《四子講德論》中以晉文公為例,說明賢臣輔佐對“定霸”的重要性。
現代延伸
可比喻企業、組織在行業中占據領導地位。如“某企業在市場中定霸”,即指其擁有穩定的控制力和競争力。
與“稱霸”相比,“定霸”更強調通過策略穩固地位的過程,而非單純依靠武力壓制。如例句中“取威定霸”,即結合威信與謀略達成目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出處,可參考《左傳》《桃花扇》等文獻。
《定霸》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确定或者确立一個霸主地位或者統治地位。
《定霸》由“宀”字頭和“霸”字旁組成,屬于“宀”部首,總共有13個筆畫。
《定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出自《左傳·哀公四年》:“二年,晉人來定我霸。”
《定霸》的繁體字為「定霸」。
古代漢字寫法多種多樣,對于《定霸》這個詞而言,古時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如「定覇」或「定罷」等。
1. 在那場比賽中,他成功地定霸了羽毛球界。
2. 通過頒布一系列法律,政府試圖定霸這個地區的治安。
定霸+後綴(如者、者等):定霸者、定霸性
定霸+名詞:定霸權、定霸戰
确立、确保、穩固、占領、掌握
讓位、削弱、降低、放棄、割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