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擄掠。鹵,通“ 虜 ”。《漢書·匈奴傳上》:“斬首捕虜七百餘級,鹵獲馬牛羊萬餘。”亦指擄掠所得的財物。《史記·樂毅列傳》:“於是 燕昭王 收 齊 鹵獲以歸,而使 樂毅 復以兵平 齊 城之不下者。”《漢書·匈奴傳上》:“上以虎牙将軍不至期,詐增鹵獲,而祁連知虜在前,逗遛不進,皆下吏自6*殺。”《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三年》:“ 江 徑趨海濱,劫鉅舟十餘,載鹵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鹵獲漢語 快速查詢。
“鹵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鹵獲”指擄掠、掠奪,其中“鹵”通“虜”(俘虜之意)。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軍事行動中搶奪財物或俘虜的行為。例如:
在部分語境中,“鹵獲”還可指擄掠所得的財物,如《續資治通鑒》中提及“詐增鹵獲”,即虛報戰利品數量。
有現代非權威來源(如)将“鹵獲”解釋為“通過腌制方法獲得食物”,但這屬于對字面義的誤讀,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基于“鹵”(腌制)和“獲”(獲得)的現代字義組合産生的聯想。
“鹵獲”是古代軍事術語,核心含義為“掠奪”,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現代若脫離上下文單獨使用,可能産生歧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史記》等原始史料。
《鹵獲》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鹹味的食品、調味品。
《鹵獲》的部首是《屍》和《蔔》,總共有11個筆畫。
《鹵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用來指代紅燒肉等鹵制食品的調料。隨着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拓展到一類鹹味的食物或調味品。
《鹵獲》的繁體字為「鹵獲」。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鹵獲》的字形變化并不顯著,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形狀。
1. 她炖了一大鍋鹵獲,香氣撲鼻。
2. 這家餐館的鹵獲味道獨特,吸引了許多食客。
鹵水、鹵料、鹵菜、鹵味
醬、調料、鹽氣
清淡、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