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葛的意思、王葛的詳細解釋
王葛的解釋
晉 王導 與 諸葛恢 的并稱。《晉書·諸葛恢傳》:“ 導 嘗與 恢 戲争族姓,曰:‘人言 王 葛 ,不言 葛 王 也。’ 恢 曰:‘不言馬驢,豈驢勝馬邪!’其見親狎若此。”
詞語分解
- 王的解釋 王 á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山大王。蜂王。王牌(橋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 葛的解釋 葛 é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塊根肥大,稱“葛根”,可制澱粉,亦可入藥(通稱“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頭巾,古人不分貴賤常服)。葛履。 表面有花紋的紡織品,用絲做經,棉線或麻
專業解析
"王葛" 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
特指晉代兩位著名人物:王導與諸葛恢
- 王導 (276–339):東晉初年權臣、政治家,曆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官至丞相,封始興郡公。他穩定了東晉初年的局勢,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馬指晉元帝司馬睿),是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
- 諸葛恢 (284–345):東晉大臣,字道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靓之子,諸葛誕之孫。他少有令名,與颍川荀闿、陳留蔡谟并稱“中興三明”,時人為之語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官至尚書令。
- 并稱由來:王導和諸葛恢是同時代的傑出人物,且都出自名門望族(琅琊王氏和琅琊諸葛氏),兩人齊名于世。據《晉書·諸葛恢傳》記載:“導嘗與恢戲争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常将兩人并稱為“王葛”,且王姓在前。
-
引申義:泛指傑出人物或賢能之士
- 由于王導和諸葛恢都是當時公認的才俊和重臣,“王葛”并稱在後世逐漸演變成一個典故性的詞語,可以用來泛指才能卓著、地位顯赫或齊名并世的人物。類似于“蕭曹”(蕭何、曹參)、“房杜”(房玄齡、杜如晦)等并稱。
“王葛”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東晉初年的兩位著名政治家和名士——王導與諸葛恢的并稱。它源于兩人在當時社會享有的崇高聲譽和齊名地位。後來,“王葛”也常被用作典故,泛指那些才能出衆、齊名并世的傑出人物。
引用參考來源:
- 《晉書》:唐代房玄齡等人編撰的官方史書,記載了西晉和東晉的曆史。其中《王導傳》和《諸葛恢傳》是了解二人事迹最權威的史料。 (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
-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組織編撰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漢末至東晉時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其中也包含關于王導、諸葛恢的記載,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人物品評。 (可參考中華書局版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漢語大詞典》:大型漢語語文詞典,對“王葛”詞條有收錄和解釋。 (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王葛”是一個曆史人物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晉代名臣王導與諸葛恢的并稱。兩人均為東晉初年重要政治人物,因姓氏組合而得名,常用于文獻中代指兩位的親密關系或并提比較。
二、典故出處
源自《晉書·諸葛恢傳》記載的轶事:王導曾與諸葛恢戲言姓氏排序,王導說“世人隻說王葛,不說葛王”,諸葛恢則機智回應“正如人們隻說馬驢,不說驢馬”(暗喻姓氏排序無關優劣)。這段對話既體現兩人交情深厚,也反映當時門閥士族間的微妙關系。
三、讀音與字義
- 拼音:wáng gě(“葛”此處讀第三聲)
- 單字分解:
- 王:姓氏,亦指君主(如晉朝琅琊王氏)
- 葛:姓氏,此處特指諸葛恢(複姓諸葛的簡稱用法)
四、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史領域,特指這兩位曆史人物組合。部分方言或口語中可能作為姓氏代稱,但非規範用法。
注:當前所有釋義均指向曆史人物組合,未發現其他引申含義。如需了解現代人名“王葛”(如燕山大學教師),需結合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步當車班主任閟幄闡提粗雜大批東膠西序返跸防閑蕃厘紛緼浮談富益伏雨幹淩高而富球篝簍狗彘故宇含生賀蘭山脈黃衣夫建堰嘉虞潔雅金窓計日以期克家子柃梋墓志納吉暖老謙崇牆合洽奏竊黃全程趨競曲譜桡折日及三寸之轄神貌審音視躁數叨樹善四難隨驢把馬騰馳天南海北擿埴索途推辭望苴晚殺烏托邦崄阨相上小陽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