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農的意思、大司農的詳細解釋
大司農的解釋
官名。 秦 置治粟内史, 漢景帝 時改稱大農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農。掌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為九卿之一。 北齊 時稱司農寺卿, 隋 唐 以後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農司,掌農桑、水利、學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農司,不久即廢,其職掌并入戶部。習慣用作戶部尚書的别稱。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司農的解釋 .官名。上古時代負責教民稼穑的農官。《呂氏春秋·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漢書·東方朔傳》:“ 後
網絡擴展解釋
大司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財政官職,其職能和地位隨朝代演變而調整,具體解釋如下:
一、起源與職能演變
-
秦漢時期
- 秦朝稱治粟内史,漢景帝時更名為大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定名大司農,位列九卿之一。
- 主管國家財政經濟,包括租稅征收、錢糧調度、鹽鐵專賣、國庫收支等,下屬機構如太倉(糧庫)、均輸(物資調配)、平準(物價調控)等。
-
東漢至南北朝
- 新莽時期短暫改稱羲和,東漢恢複舊制。漢末財政權逐漸轉移至尚書台,大司農職權縮小,主要管理倉儲。
二、隋唐至明清的變遷
- 隋唐:改設司農寺卿,職能轉向農業管理,如勸課農桑、水利建設。
- 元代:設大司農司,管轄範圍擴展至農桑、水利、學校、救災等事務。
- 明清:明初短暫設司農司後并入戶部,清代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三、曆史地位與文化意義
- 作為國家經濟命脈的核心官職,大司農在穩定財政、保障民生中起關鍵作用,尤其在漢代鹽鐵專賣政策中地位顯赫。
- 後世常以“大司農”代指財政高官,成為勤政、善治的象征。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沿革或職能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專業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司農
意思:《大司農》是古代官職名稱之一,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一個重要職位。它是指掌管農田耕作、領導農業生産管理的官員,也是農業部門的負責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司農》的拆分部首是大、司和農。其中,大的部首是一,筆畫為一畫;司的部首是口,筆畫為五畫;農的部首是⾏,筆畫為四畫。
來源和繁體:《大司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制。在中國古代,司農官負責管理耕作和農業生産,而“大”則表示該職位的高級級别。由于曆史演變,繁體字中的《大司農》保留了相同的意義和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大司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詞的寫法在曆史上一直保持穩定,并沒有出現重大的改變。
例句:《大司農》的例句可以是:“大司農負責領導全國農業生産,提高農田耕作的效率。”
組詞:與《大司農》相關的組詞可以是:“司農”、“大司”、“農田”等。
近義詞:與《大司農》近義的詞語可以是:“農務官”、“農事官”、“農業管理官”等。
反義詞:與《大司農》反義的詞語可以是:“商務官”、“工程師”、“非農行業負責人”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再次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