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遠的地方。《楚辭·遠遊》:“舒并節以馳騖兮,逴絶垠乎寒門。” 洪興祖 補注引 李善 曰:“絶垠,天邊之際也。” 晉 張華 《鹪鹩賦》序:“或淩赤霄之際,或託絶垠之外。” 唐 李白 《明堂賦》:“沓蒼穹之絶垠,跨皇居之太半。”
“絶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繁體寫法為“絶”,簡體形式為“絕垠”,讀音為jué yín,含義如下:
指極遠的地方,常用來形容天邊或遙不可及的邊界。例如,《楚辭·遠遊》中“逴絕垠乎寒門”一句,意為跨越至遙遠的天際。
近義詞包括“天涯”“天際”,而“無垠”則側重形容廣闊無邊,與“絕垠”的“遙遠邊界”略有差異。
“絶”是“絕”的繁體字,兩字含義相同;“垠”本義為邊際,組合後強化了“極遠”的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及漢唐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絶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極為遼闊無邊的樣子,形容某事物非常廣袤,沒有盡頭。它常用來形容山河大地的壯麗景色,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抽象事物的廣博和無限。
絶垠的部首是土字旁,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土地、地球相關的意義。
絶垠的筆畫數為13畫,是一個稍微複雜的漢字。
絶垠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代辭書中,意思是指極端的遼闊無垠。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成為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壯麗的景象。
絶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絕崟」。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絶垠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保留原意。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參考古籍和銘文。
1. 山水之間,山勢綿延起伏,盡收眼底,俨然一幅絶垠的畫卷。
2. 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科學,都是一個綿延絶垠的領域,有無窮的探索。
1. 絶世垠絕(形容極為卓越,非常罕見)。
2. 絶垠無涯(形容極為廣闊,毫無邊際)。
廣袤無垠、浩渺無邊、遼闊無垠。
狹小有限、有界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