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掳掠。卤,通“ 虏 ”。《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餘级,卤获马牛羊万餘。”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史记·乐毅列传》:“於是 燕昭王 收 齐 卤获以归,而使 乐毅 復以兵平 齐 城之不下者。”《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6*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 江 径趋海滨,劫鉅舟十餘,载卤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卤获汉语 快速查询。
“卤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卤获”指掳掠、掠夺,其中“卤”通“虏”(俘虏之意)。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描述军事行动中抢夺财物或俘虏的行为。例如:
在部分语境中,“卤获”还可指掳掠所得的财物,如《续资治通鉴》中提及“诈增卤获”,即虚报战利品数量。
有现代非权威来源(如)将“卤获”解释为“通过腌制方法获得食物”,但这属于对字面义的误读,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基于“卤”(腌制)和“获”(获得)的现代字义组合产生的联想。
“卤获”是古代军事术语,核心含义为“掠夺”,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现代若脱离上下文单独使用,可能产生歧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史记》等原始史料。
《卤获》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咸味的食品、调味品。
《卤获》的部首是《尸》和《卜》,总共有11个笔画。
《卤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用来指代红烧肉等卤制食品的调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拓展到一类咸味的食物或调味品。
《卤获》的繁体字为「鹵獲」。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卤获》的字形变化并不显著,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形状。
1. 她炖了一大锅卤获,香气扑鼻。
2. 这家餐馆的卤获味道独特,吸引了许多食客。
卤水、卤料、卤菜、卤味
酱、调料、盐气
清淡、无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