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勸戒。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土司·緬甸盛衰始末》:“﹝ 那羅答 ﹞又違父遺命,奪其弟 馬者速 所轄地。其弟來訴,上又鐫戒,令還弟資産。”
“镌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镌戒”意為勸戒,指通過規勸、告誡的方式使人警醒或改正行為。其中“镌”本義為雕刻(如“镌刻”),引申為深刻勸誡;“戒”則指防備、告誡(如“戒驕戒躁”)。
曆史用例
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補遺·土司·緬甸盛衰始末》中記載:“上又鐫戒,令還弟資産”,指皇帝通過嚴厲勸誡的方式命令歸還其弟的財産。
引申含義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镌戒”強調通過深刻、正式的勸告使人警醒,兼具教導與警示的雙重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野獲編補遺》等明代史料。
《镌戒》這個詞是一個動詞,意思是以刻寫、刻劃的方式表示紀念、告誡或警示。
《镌戒》的部首是金(钅)和戈,總共有15個筆畫。
《镌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紀念和告誡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人們通過刻寫文字或圖案在石碑、青銅器等上面,來紀念重大事件、告誡子孫後代,這是一種傳統的方式。而“镌戒”這個詞就是根據這一傳統而來。
《镌戒》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鐫戒」。
古代的《镌戒》寫法沒有統一的标準,但一般是使用金屬或石頭等工具,以刻劃的方式表示。這種寫法比較簡潔而直接。
1. 他決定在紀念碑上镌戒父親的名字。
2. 這尊雕塑镌戒着戰争的慘痛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3. 她的話镌戒在我心中,讓我永遠銘記。
1. 镌刻:表示通過刻寫的方式将文字或圖案刻在某物上。
2. 镌字:表示以刻劃的方式将文字寫在某處。
3. 镌刻家:表示擅長刻劃技藝并以此為生的人。
1. 銘記:指深深記住,牢牢銘刻在心中。
2. 紀念:指為了紀念某個人或某個事件而進行的活動或儀式。
3. 告誡:指通過言辭或行動來警告或勸戒他人。
1. 忘卻:指忘記或将某事變得模糊不清。
2. 忽略:指忽視或對某事不加重視。
3. 遺忘:指因時間長久或其他原因而逐漸忘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