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信的意思、薦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信的解釋

(1).進陳實情。《左傳·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 杜預 注:“君有功德,祝史陳説之,無所愧。” 楊伯峻 注:“薦信猶言陳其實情。薦,進也,此謂進言。”

(2).薦舉介紹的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我説起要代你在 上海 謀一個館地,又不知你怎樣的才合式,因和他要了一張啟事名片,等你想定了那裡,我就代你寫一封薦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薦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基礎解釋

  1. 進陳實情
    指向上級或神明陳述真實情況,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年》提到“祝史薦信”,即祝官和史官向君主如實彙報功德與過失。

  2. 薦舉介紹的信件
    即現代所說的“推薦信”,用于介紹他人才能或品行。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的“薦信”,即通過信件形式為他人作保或舉薦。


二、延伸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薦信”的具體語境或現代推薦信的書寫規範,可查閱相關曆史文獻或應用文寫作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薦信的意思

《薦信》是指為了向他人推薦或提名某人而寫的信件。它是推薦或推舉他人的一種方式,常用于教育、職業推薦、就業推薦等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薦信的拆分部首是草(艹)和信(言),其中草(艹)是植物的意思。草字頭表示與植物相關的字,而信字是信任、信念的意思。薦信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薦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習俗。在古代,人們常常寫信給皇帝或高官推薦自己或他人的才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薦信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成為一種常見的社交和工作交流方式。

繁體

薦信的繁體字為「薦信」,與簡體字形式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薦」字的構造比較特殊。它是由「艹」(草的意思)和「㕣」組成的,「㕣」表示微小的意思,并無獨立的讀音。

例句

1. 我給你寫了一封薦信,希望你能順利獲得那份工作。

2. 他的老師為他寫了一封薦信,推薦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組詞

1. 推薦:表示贊成、提名或推舉某人或某物。

2. 信件:表示用書信形式傳遞信息或感情。

3. 草書:表示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以草字頭為基礎,寫法潇灑而簡練。

近義詞

推薦信、引薦函、推舉信

反義詞

抨擊信、反對信、譴責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