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子桑戶 。又名 子桑伯子 。 魯 人。古代的隱士。《莊子·大宗師》:“ 子桑戶 死,未葬。 孔子 聞之,使 子貢 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 桑戶 乎!嗟來 桑戶 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2).鳥名。即桑扈。 漢 焦贛 《易林·同人之未濟》:“桑戶竊脂,啄粟不宜,亂政無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戶,鳥名,竊脂即桑扈也。”參見“ 桑扈 ”。
(3).桑枝編成的門。參見“ 桑戶棬樞 ”、“ 桑戶蓬樞 ”。
“桑戶”是一個多義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指家門緊閉、不與外界交流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性格孤僻、不善社交的人。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常見,強調自我封閉的社交狀态。
指子桑戶(又名子桑伯子),春秋時期魯國隱士,見于《莊子·大宗師》。莊子記載,子桑戶去世後,友人鼓琴而歌,表達對生死超脫的态度,體現了道家隱逸思想。
即“桑扈”,一種鳥類的古稱。具體種類暫無詳細記載,可能為古代對某些鳥類的泛稱。
指用桑樹枝條編織的門,象征居所簡陋。衍生出成語“桑戶桊樞”“桑戶蓬樞”,描述貧寒之家的生活環境(如以桑枝為門、蓬草為戶樞)。
“桑戶”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較大的含義,需結合文獻或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隱士或鳥類相關記載,可查閱《莊子》等古籍原文。
《桑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竹、葦等材料編成的門扉。
《桑戶》的部首是木,共有9畫。
《桑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小宛》:“叔于田,桑于野。”這裡的“桑于野”可以解釋為編織竹篾的門扉,後來演變成了現在的“桑戶”一詞。
《桑戶》在繁體中寫作「桑戶」。
在古代漢字中,《桑戶》的寫法稍有不同,字形上有一些變化,如「戶」字上方的「木」字旁為「戸」。
1. 門外有一扇用竹子編成的桑戶。
2. 她坐在桑戶邊,望着稻田裡的金黃。
3. 我輕推桑戶,進入了小院。
組詞方面,《桑戶》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如:桑柘、桑粉、桑脂、戶籍等。
與《桑戶》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竹門、篾戶、竹戶等。
與《桑戶》意思相反的詞語并沒有确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