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漏逸的意思、漏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漏逸的解释

(1).遗漏阙失。《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光武 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採求闕文,补缀漏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大颠书》:“ 麟 谓 考亭 诚欲挤 韩 晚惑释教,则於 皇甫 此碑,当据 大颠 书以指斥其不然,何至引 皇甫 碑以证 洪 谱之漏逸?”

(2).犹脱逃。《北齐书·皮景和传》:“﹝ 郑子饶 ﹞将为逆乱,谋泄,掩讨漏逸,乃潜渡河,聚众数千,自号 长乐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漏逸”是由“漏”和“逸”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因未受控制而流失或散失。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构词与基本义 “漏”本义指液体或气体从孔隙中渗出,如《说文解字》释“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逸”原指马匹脱缰逃跑,后引申为“失去控制”。二者组合后,词义融合为“因疏漏而导致流失”。

  2. 引申义项

    • 实体流失:指具体物质(如水、光、气体等)因容器破损或管理疏漏而外泄,如“管道漏逸导致水资源浪费”。
    • 抽象散失:用于描述非实体事物的流失,如“机密信息漏逸”“历史文献中的文化细节漏逸”。
  3. 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含被动意味,强调流失现象的非预期性,例如“能源漏逸需加强监管”隐含对疏失的批评。其近义词包括“泄露”“散失”,但“漏逸”更突出“因管理疏忽产生的持续性流失”。

  4. 古籍用例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若甕口有漏逸,则酒味不佳”,此处指酿酒过程中酒气外泄,印证其“失控性流失”的古典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漏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释义:

1. 遗漏阙失
指文献、记载等内容存在缺失或未被完整记录的情况。例如《后汉书·儒林传序》提到光武帝“补缀漏逸”,即通过搜集整理来弥补文献的遗漏部分。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也用该词讨论历史考证中的疏漏问题。

2. 犹脱逃
指逃脱、逃离的行为。如《北齐书·皮景和传》中描述郑子饶“谋泄,掩讨漏逸”,即计划败露后逃脱追捕。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汉语大词典》及古籍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北齐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拌舍杯斝必然与自由虿芥儳道绰扫麤滚滚啐駡掂倈抵牾对外关系队仗迩人防辅飜手云覆手雨肺腹风风雅雅風牖负嶮服制高张何从谏鼙郊保节劳禁察金人之箴记问卷席而居窾木岿嶻老调重弹乐呵呵柳眼茶论说文靡然乡风内秀牛齝滂濊鞶帨瞥闻平风静浪清趣囚锁其先齐希特醛基伤沴省穑声寃石洫收掠税种丝鞭私称陶人同泽慰情聊胜无无生之学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