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隴首的意思、隴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隴首的解釋

(1).古山名。 漢 班固 《西都賦》:“右界 褒斜 、 隴首 之險,帶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後漢書·班固傳上》引此文, 李賢 注:“ 隴首 ,山名,在今 秦州 。”

(2).指 隴山 之巅。《漢書·禮樂志》:“朝 隴 首,覽西垠。” 顔師古 注:“ 隴坻 之首也。” 南朝 梁 沉約 《遊锺山詩應西陽王教》之三:“春光發 隴 首,秋風生桂枝。” 唐 李白 《古風》之二二:“ 秦 水别 隴 首,幽咽多悲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有《小方壺憶梅詩》,節其大概雲:‘……歲雲暮矣風雪驟,驛使音稀斷 隴 首。’”

(3).泛指高山之巅。 宋 柳永 《醉蓬萊》詞:“漸亭臯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隴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理與文學雙重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隴山的山頭。隴山即今六盤山南段,位于陝西省與甘肅省交界處,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亦是古代邊塞地理的重要标志。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學意象兩方面詳述:

一、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隴首”特指隴山的高處或山頂。隴山作為曆史地理名詞,在《漢書·地理志》中已有記載,其山勢險峻,分隔關隴,故“隴首”在字面上強調山體的制高點,如《古代漢語詞典》釋為“隴山之巅”。

二、文學意象拓展

在古典詩文中,“隴首”常被賦予邊塞征戍與思鄉懷遠的象征意義:

  1. 邊關地理标志:因隴山地處西北邊陲,詩詞中多以“隴首”代指戰場或戍邊之地。例如南朝詩人柳恽《搗衣詩》名句:“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即以隴首秋景暗喻征人遠戍之悲涼。
  2. 時空轉換意象:古人認為隴山雲物可跨越空間傳遞情感,如宋代詞牌《隴首山》中“隴雲寄意”之說,衍生出“隴首雲飛”的固定搭配,象征音書難通的怅惘。

三、經典用例佐證

唐代李峤《汾陰行》詩雲:“隴首名公石紀形,登壇禮日銘勳業”,此處“隴首”既實指山巅,又暗含建功邊塞的雄渾氣象。而清代顧炎武《肇域志》考據隴山地理時,亦明确記載“隴首山在州西”,強化其地标屬性。


參見權威文獻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出版物為準;相關詩詞可通過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國學大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隴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古山名
    指曆史上位于今甘肅秦州(今天水一帶)的山脈,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西都賦》,後《後漢書》李賢注也提到這一名稱。

  2. 隴山之巅
    特指隴山(今六盤山南段)的山頂。例如《漢書·禮樂志》中“朝隴首,覽西垠”,顔師古注為“隴坻之首”。

  3. 泛指高山之巅
    在文學中引申為高山的頂峰。如柳永《醉蓬萊》中“隴首雲飛”,即用此意。


二、詩歌中的延伸意象

在趙汝鐩的《隴首》詩中,“隴首”指代田埂或山丘,描繪鄉村場景(如“采桑女”“荊钗蓬鬓”),帶有田園質樸的意境。


三、其他說法(需謹慎參考)

有少數資料提到“隴首”可隱喻“領導者”,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隴首”的核心含義與地理相關,既指具體山脈,也用于文學中的高山意象。如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漢書》《後漢書》及唐宋詩詞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本然邊音逼綽刀子避禍就福步綱不顧彩币茶鼓朝官晨興春谷帶刀卧盾鼻遁甲镦寬頓足搥胸鵝掌菜方神發字風靡雲湧鈎鞶故作玄虛含霜黑簇簇回次浄行矜吝就緒救應誇譚拉它兩傷遼卓夢華面糊麪塑民貴君輕牛山客農氓槃木朽株遣懷淺數親人阙位屈光度三陽交泰铩羽涸鱗鼪鼠升調設筵束勖索粉握發殿握河下凡香火緣限忌匣炮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