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方士術數之一。起于《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盛于 南北朝 。神其說者,以為出自 黃帝 、 風後 及 九天玄女 ,皆妄誕。其法以十幹的乙、丙、丁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為六儀。三奇六儀,分置九宮,而以甲統之,視其加臨吉兇,以為趨避,故稱“遁甲”。《後漢書·方術傳序》:“其流又有風角、遁甲、七政、元氣、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及望雲省氣、推處祥妖,時亦有以效於事也。” 李賢 注:“遁甲,推六甲之陰而隱遁也。今書《七志》有《遁甲經》。” 前蜀 貫休 《古塞下曲》之一:“下營依遁甲,分帥把 河 隍。”《中國近代文論選·論科學之發達可以辟舊小說之荒謬思想》:“而俗誇遁甲術者,謂人能入地奔馳。”一說,“遁甲”當雲“循甲”,以六甲循環推數,遁即“循”字。參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體系中的重要概念,主要與“奇門遁甲”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遁甲”指将“甲”隱藏于其他天幹之下的術數方法。其中:
三奇六儀
九宮布局
以《洛書》九宮為底圖,結合八卦、節氣等元素,将三奇、六儀分布于九宮格中,通過時空變化推斷吉兇。
六甲(旬首)與六儀的對應關系為:
奇門遁甲通過排布天盤(九星)、人盤(八門)、地盤(八卦方位),結合時間與空間分析事物動向。例如:
如需更深入了解術語或實際案例,可參考《遁甲經》《奇門遁甲》等古籍,或查閱專業術數資料。
《遁甲》是指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推算吉兇禍福的一種術數方法。它包括幹支、五行、黃道、離宮等元素,用來輔助人們做出決策。
《遁甲》的拆分部首是“辵”和“田”,總共包含8個筆畫。
《遁甲》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天文蔔算學,最早出現在《周書·周官》中。古代人們利用這一方法來預測天象和人事,用于決策和指導。
《遁甲》的繁體字為「遯甲」。
在古代,漢字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雖然《遁甲》的基本組成部分沒有變化,但一些字形可能有所差異。
1. 他通過遁甲推算,選擇了一個吉時進行婚禮。
2. 他請了一位遁甲師來幫助解答他的難題。
遁居、遁世、遁入、遁走。
蔔筮、占卜、蔔問。
明曉、明了、洞悉。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