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學記》卷九引 晉 皇甫谧 《帝王世紀》:“ 堯 率諸侯羣臣,沉璧於 河 ,受圖書,今《尚書中候握河紀》之篇是也。”後以“握河”指帝王祭祀河神。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方握 河 沉璧,封山紀石,邁三五而不追,踐八6*九之遙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握河漢語 快速查詢。
“握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帝王祭祀河神的儀式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握河”源自晉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紀》,記載堯率諸侯群臣将玉璧沉入黃河,接受天賜的圖書(類似祥瑞或治國典籍),這一儀式被記錄在《尚書中候·握河紀》中。後世以“握河”代指帝王祭祀河神的典禮,具有祈福或彰顯王權合法性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帝王世紀》及南朝文學作品。
《握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控制河流,用手握住河水的一種形象化說法。它形容一個人具有強大的權力和能力,能夠控制、操縱局勢。
《握河》包含兩個字,部首是“手”,是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第一個字“握”共有12畫,部首是“扌”。第二個字“河”共有8畫,部首是“氵”。
《握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童恺傳》中。童恺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帶領軍隊修建河道,以解決河流淤積問題。童恺修築成功後,得到了控制和操縱河流的能力,因此被形容為“握河”。成語後來被廣泛引用,用以形容人的能力和權勢。
《握河》的繁體字為「握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握河》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為「握河」。
1. 他擁有巨大的財富和權力,可以說是真正的握河人。
2. 盡管他是一個年輕人,但他的能力和決策方式表明他是一個懂得握河的人。
1. 控制:意思是操縱、支配,與握河意思相似。
2. 操縱:意思是掌握、操控,與握河意思相符。
1. 放手:意思是松開、不再控制。
2. 失控:意思是失去控制,與握河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