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綱的意思、步綱的詳細解釋
步綱的解釋
同“ 步罡 ”。《雲笈七籤》卷六一:“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 禹 步,其來甚遠,而 夏禹 得之,因而傳世……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形,亦象陰陽之會也。” 唐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詩:“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宋 林逋 《寄玉梁施道士》詩:“氲氲顥氣朝胎息,熠熠辰輝夜步綱。”
詞語分解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 綱的解釋 綱 (綱) ā 提網的總繩。 事物的關鍵部分:大綱。綱領。綱目。綱要(.提綱;.概要)。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綱(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編號)。花石綱。生辰綱。 生物學分
網絡擴展解釋
“步綱”是漢語中的道教術語,與“步罡”同義,指道教儀式中模仿北鬥七星排列的步法,常用于齋醮、法術等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步綱”讀音為bù gāng,是道教特有的一種步法,又稱“步罡踏鬥”或“禹步”。其步法軌迹模拟北鬥七星分布形态,結合陰陽方位變化,具有通神、驅邪的宗教象征意義。
2. 起源與特點
- 起源自禹步:傳說夏禹治水時因腿部受傷,行走時形成獨特的步法,後演變為道教儀式動作(《雲笈七籤》記載)。
- 步法規則:需先擡左腳,按“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的節奏行走,最終落腳形成丁字形,象征陰陽交彙。
3. 宗教與文化應用
- 道教儀式:用于祈禳、驅邪、煉丹等場合,道士通過步綱溝通神靈。
- 文學意象:如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中“步綱繞碧落”,将步綱與登仙意境結合,體現道教文化對文人創作的影響。
4. 相關概念
“步罡踏鬥”是更完整的表述,罡指天罡星(北鬥柄),鬥指北鬥,強調步法對星象的模仿。
建議需要更深入的宗教儀式細節,可參考《雲笈七籤》《道法會元》等道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步綱(bù gā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引導和規範行動或事物發展方向的基本原則或準則。下面将對步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步綱由“止”和“纟”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止”表示腳步的意思,“纟”則表示綱也就是繩索。步的部首“止”代表了腳下行動,綱的部首“纟”代表了行動有一定的規範和方向。
來源:
步綱這個詞最早見于《論語·陽貨》一文中:“君子不修辭立其誠,.....執德不弘其繩...”這裡的“繩”即指“步綱”的意思。在古代,步綱主要用于指導和約束君子的行為規範。
繁體:
步綱的繁體字為“步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步綱的字形相對簡單,通常由兩個基本部首組成:一豎表示綱,下面一個小豎表示步。
例句:
1. 我們需要制定一套步綱來指導新項目的開展。
2. 政府出台了一項步綱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組詞:
步綱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步綱蓋世、步綱略目。
近義詞:
步驟、方針、準則
反義詞:
無序、混亂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