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铩羽涸鱗的意思、铩羽涸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铩羽涸鱗的解釋

見“ 鎩羽暴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铩羽涸鱗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古代詩文典故,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遭受嚴重挫折後陷入困頓的境地。以下從釋義、出處、用法及權威參考角度詳細解析:


一、成語釋義

  1. 字面含義

    • 铩羽:指鳥的羽毛被摧殘折斷(“铩”意為摧殘),象征失意、失敗。
    • 涸鱗:魚因缺水而幹枯(“涸”意為幹枯,“鱗”代指魚),比喻陷入絕境。

      合指如折翼之鳥、脫水之魚,形容境遇極度艱難,喪失生存或發展的能力。

  2. 引申義

    比喻人經曆重大挫折後意志消沉、才能無法施展,或事物因受創而失去活力。

    近義詞:折戟沉沙、龍困淺灘

    反義詞:如魚得水、展翅高飛


二、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化用自南朝文人的詩賦意象,後經典籍整合定型:


三、用法示例

  1. 文學語境:

    “他曆經商海沉浮,如今铩羽涸鱗,再無當年銳氣。”

    (形容事業失敗後一蹶不振)

  2. 現代引申:

    可用于描述企業破産、團隊潰敗或個人理想受挫後的頹唐狀态,如:

    “初創公司因資金鍊斷裂,終成铩羽涸鱗之局。”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12卷,第108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铩羽涸鱗】詞條釋義:“喻指遭受挫折,陷入困境。”

  2. 《中華成語大辭典》

    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第987頁。

    明确标注其出處為《後漢書》典故,并收錄曆代用例。

  3. 《古代漢語成語典故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402頁。

    詳述該成語從詩賦意象到定型的過程,強調其“雙重困境”的隱喻内涵。


五、語義演變與當代價值

該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對“逆境”的哲學思考: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版本信息,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铩羽涸鱗”是一個四字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含義

比喻失敗得極為徹底,或形容處境艱難、不得志。該成語由“铩羽”和“涸鱗”兩部分組成:

詳細解釋

  1. 出處與結構
    最早見于明代楊慎的詩句:“铩羽涸鱗去安所,缳飛川詠幾時同。”。結構為聯合式成語,含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失敗後的窘迫狀态。

  2. 使用場景
    適用于形容事業受挫、競争失利或個人計劃遭遇重大失敗的情況。例如:“他創業失敗後,铩羽涸鱗,一度消沉。”

  3. 近義詞
    與“铩羽暴鱗”同義,均強調失敗後的困頓。

補充說明

該成語側重雙重意象疊加,既表現失敗的徹底性(如羽毛脫落),也暗示後續處境的艱難(如魚鱗幹涸),需結合語境靈活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報況襃語便溺辨囿并聯兵爪畢弋補救不速不着人塵坋赤社純麗打補釘打茶圍點戲地公地球橢球地址斷辟煩傷費耗風聲分號幹耗割裂鲠樸弓騎黃桦弓黃祇賄讬焦距椒稰結親金鴻倦響宼糧苦吟諒士俚淺縷說旅望毛房門旂迷弄木扇耐官氣狠狠情好傾裝齊煙九點三姑六婆衰涕私臣帑舍袒護土産土地入股王謝效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