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鼓的意思、茶鼓的詳細解釋
茶鼓的解釋
亦作“ 茶皷 ”。佛教語。禅寺法堂西北角設置此鼓,集僧用茶湯時用。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詩:“春煙寺院敲茶皷,夕照樓臺卓酒旗。” 宋 陳造 《縣西》詩:“茶鼓適敲 靈鷲院 ,夕陽欲壓 赭圻城 。”《禅林象器箋·呗器門·法鼓》:“法堂設二鼓。其東北角者為法鼓,西北角者為茶鼓。”
詞語分解
- 茶的解釋 茶 á 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有鋸齒,經加工制為飲料,就是茶葉;秋末開花,白色;種子可榨油;木質緻密,供雕刻用:茶樹。茶農。 特指“茶葉”:綠茶。紅茶。花茶。沱茶。龍井茶。烏龍茶。 用茶葉沏成的飲料: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茶鼓”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種器具,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
基本定義
茶鼓是禅寺法堂西北角設置的鼓,用于召集僧人飲茶或進行茶事活動,屬于佛教儀軌中的法器之一。其名稱由“茶”與“鼓”組合而成,體現了寺院中飲茶與法事儀式的結合。
-
功能與位置
禅寺法堂通常設兩種鼓:東北角的“法鼓”用于講經、誦戒等正式法會;西北角的“茶鼓”則專為召集僧人用茶湯或茶會而設。這一設置反映了寺院生活中“禅茶一味”的傳統。
-
文獻記載
宋代詩詞中多次提及茶鼓,如林逋《西湖春日》中“春煙寺院敲茶皷(鼓)”,陳造《縣西》中“茶鼓適敲靈鷲院”,均描繪了寺院以鼓聲召集僧人飲茶的場景,側面印證了茶鼓在宋代禅寺中的普遍性。
-
文化意義
茶鼓不僅是實用器具,也象征寺院将日常飲茶納入修行體系,體現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敲擊茶鼓的儀式感,強化了飲茶作為集體修行環節的莊重性。
茶鼓是佛教寺院中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内涵的法器,其存在反映了禅茶文化在宗教生活中的深度融合。若需進一步了解寺院儀軌或茶文化演變,可查閱《禅林象器箋》等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茶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茶”和“鼓”兩個字組成。下面我會逐一解釋。
茶(chá)是指一種飲品,它常用茶葉沖泡而成,具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作用。茶字的部首是草字頭,總共有9畫。
鼓(gǔ)是一種樂器,它通常由鼓筒和鼓面組成,人們用手或鼓槌敲擊鼓面發出聲音。鼓字的部首是手字旁,總共有6畫。
茶鼓這個詞的來源有很多種解釋。一種說法是,茶鼓是古代用來煮茶或敲打飼料的器具。另一種說法是,茶鼓在古代也指代一種民間音樂舞蹈。
在繁體字中,“茶鼓”這個詞的寫法沒有任何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茶的寫法常用草字頭加上十畫的“至”字,表示整個過程中茶葉的陳列、沖泡等;鼓的寫法則常常是兩個“方”字頭組合在一起,表示兩面鼓面的構造。
例句:
- 他用茶鼓敲打出動感的節奏。
- 喝一杯熱茶,像是給心靈敲打了一個溫柔的鼓點。
茶鼓的組詞可以有茶鼓、茶鼓舞、茶鼓曲等。近義詞有茶樂、曲藝,反義詞暫時找不到合適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