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乜斜着眼睛看的樣子。《淮南子·修務訓》:“今夫 毛嬙 、 西施 ,天下之美人……粉白黛黑,佩玉環,揄步,雜芝若,籠蒙目視,冶由笑,目流眺。” 高誘 注:“籠蒙,猶眇目視也。”
“籠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óng méng,其核心含義為乜斜着眼睛看的樣子,主要用于描述人斜視或眯眼注視時的神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籠蒙》(lóng méng)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遮蔽”、“蒙住”。
《籠蒙》的部首是“⺮”(zhú)和“艹”(cǎo),其中“⺮”是“竹字頭”部首,“艹”是“艸字底”部首。根據康熙字典,籠的筆畫數為12,蒙的筆畫數為13。
《籠蒙》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晦澀,沒有一個确切的來源考證。根據現有文獻資料分析,可能與古代盛行的蓋帽子、遮蔽物等相關,引申而來。
《籠蒙》的繁體字為「籠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籠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蒙的寫法略有不同。蒙在古代多寫作「懜」或「濛」,這兩個字也帶有“遮蔽”的意思。
1. 他用手指籠住了我的眼睛,我完全被籠蒙起來了。
2. 牆上的藤蔓将窗戶籠蒙得嚴嚴實實,陽光不再能透進來。
1. 籠子:指用來關押、圈養動物的圍結構。
2. 蒙蔽:指欺騙、迷惑他人,使其不知真相。
3. 蒙頭轉向:比喻思維困惑,沒有明确的方向。
1. 掩蔽:指遮蓋、遮蔽。
2. 包圍:指環繞、籠罩。
3. 遮掩:指掩蓋、隱藏。
1. 展露:指顯露、揭示。
2. 揭開:指揭示、打開。
3. 露出:指表露、顯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