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都巨邑的意思、通都巨邑的詳細解釋
通都巨邑的解釋
同“ 通都大邑 ”。 鄭觀應 《緻家塾潘教習論朱星源小大學書》:“鄉黨閭巷雖有小學,灑掃、應對、揖讓、事親敬長之節不講矣。通都巨邑雖有大學,而格緻、誠、正、修、齊、治平之事不問矣。”
詞語分解
- 通都的解釋 四通八達的都市。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跼鑣轡之牽制,隘通都之圈束。”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財計三》:“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為佛而貨者……皆不切於民用。” 清 趙翼
- 邑的解釋 邑 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舊指縣:邑人(同鄉的人)。邑庠(明清時稱縣學)。邑宰。 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悶不安。 筆畫數:; 部首: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通都巨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發音:tōng dū jù yì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多用于近代文獻。
- 含義:形容四通八達、繁榮興盛的大都市,強調城市規模龐大、交通便利、經濟文化發達。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近代鄭觀應的《緻家塾潘教習論朱星源小大學書》,原文提到“通都巨邑雖有大學”,用以指代重要城市。
- 該詞是“通都大邑”的同義替換形式。後者更早見于宋代蘇轍的著作,如“今天下所謂通都大邑,十裡之城,萬戶之郭”。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通都大邑、通邑大都。
- 反義詞:窮鄉僻壤、荒郊僻野。
使用場景
- 適用于描述現代化大都市的繁榮景象,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城市重要性。
- 例句:
“商之所在,必通都巨邑。”——清代黃宗羲《萬裡尋兄記》。
補充說明
- “巨”與“大”在成語中意義相近,均強調規模宏大。
-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來源:(國學大師)、(好工具)或(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都巨邑》的意思
《通都巨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地方人口衆多、繁榮昌盛的大城市。
《通都巨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都巨邑》的拆分部首是辶、土、畝,總共有14個筆畫。
《通都巨邑》的來源
《通都巨邑》這個成語來源于《周易·系辭上篇》:“是故《通都巨邑》剛而能正大也。”其中的“通都巨邑”一詞用來形容國家治理的标準和目标。
《通都巨邑》的繁體
《通都巨邑》的繁體字為「通都巨邑」。
《通都巨邑》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通都巨邑》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通都巨邑》的例句
他成功建立了一個商業中心,把原本荒蕪的小鎮變成了一座《通都巨邑》。
《通都巨邑》的組詞
《通都巨邑》的組詞可以有:通達大方、巨邑繁華、都市繁忙等。
《通都巨邑》的近義詞
《通都巨邑》的近義詞有:巨城、繁華都市、大都市。
《通都巨邑》的反義詞
《通都巨邑》的反義詞可以是:荒廢之地、人煙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