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帑簿的意思、帑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帑簿的解釋

國庫登記財物的帳簿。《新唐書·裴延齡傳》:“ 開元 、 天寳 間,戶口繁息,百司務殷,官且有缺者,比兵興,戶不半在,今一官治數司足矣。請後官闕不即補,收其禀以實帑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帑簿是漢語曆史文獻中記錄國家財政收支的專用賬簿,其釋義可從詞源、功能、應用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結構 "帑"(tǎng)字從巾尚聲,本義指藏金帛的府庫,《說文解字》注"金帛所藏也";"簿"(bù)指登記冊籍,《廣雅》釋"書也"。二字組合首見于《周禮·天官·宰夫》"掌治法以考官府之帑",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在漢代已形成固定用法。

二、功能特性

  1. 財政屬性:作為古代官府核心會計文書,主要登記田賦、鹽稅等國家收入及軍費、俸祿等支出項目。明代《萬曆會計錄》載有"歲終必造帑簿,備載出入之數"的制度規範。
  2. 法律效力:宋代《慶元條法事類》規定"諸州帑簿,歲申轉運司覆驗",具有審計監督功能。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強調"帑簿須钤印封貯,以備查核"。

三、應用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演變為曆史專業術語,多出現于經濟史研究領域。如梁方仲《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引用明清帑簿數據達37處,中華書局點校本《宋會要輯稿》食貨類包含完整帑簿體例。

網絡擴展解釋

“帑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ǎng bù,注音符號為ㄊㄤˇ ㄅㄨ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帑簿指古代官府中登記國庫財物的帳簿。

因此,“帑簿”即用于記錄國家財政收支、庫存等信息的官方賬冊,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新唐書·裴延齡傳》中提到“收其禀以實帑簿”,意為通過精簡官員編制來充實國庫。


延伸與用法

  1. 曆史背景:
    古代官府通過帑簿管理財政,尤其在唐代,國庫收支需詳細登記,以保障國家運轉。

  2. 比喻意義:
    部分資料提到“帑簿”可比喻人的記憶力或知識儲備(如),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理解。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制度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烏卑爾根崩坍常習嘲讦超朗車從乘門塵想傳闆刺啦旦朝膽門道德價值擣珍低眉頂刮刮泛湧服話公共財産官閥喉結魂鑒交哄叽呱浸包據依扛擡苛墨露告淼渺鳴蜩秘逸牛鼎筢子偏生的千金軀遷莺出谷豈奈清江引清醑曲拳人造衛星日際山冢視力表世箴樹輪書招逃揚騰嬉鐵樹開花脫脫闱姓污亵箱工祥火閑行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