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發凡的意思、舉例發凡的詳細解釋
舉例發凡的解釋
舉例以闡述要點。語出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至 鄧璨 《晉紀》,始立條例。”
詞語分解
- 舉例的解釋 舉出例子從中舉例詳細解釋于類似事物中,舉出一二,以況其馀。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汪中》:“凡此四科,無勞舉例。”
- 發凡的解釋 揭示全書或某一學科的要旨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杜預《左氏春秋傳序》詳細解釋.揭示全書的要旨或體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網絡擴展解釋
“舉例發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ǔ lì fā fá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分類和舉例來說明全書的體例或規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發凡”:指揭示全書的通例或總體原則,源自晉代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中的“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舉例”:即分類列舉具體事例。
整體可理解為:通過分類并舉例,闡明著作的體例或規則。
二、用法與語境
-
應用場景:
- 多用于學術研究、史書編纂或工具書編撰,如詞典“書前必發凡舉例以概括說明”。
- 例:明代宋濂主持修《元史》時,“發凡舉例,一仰于濂”(《玉堂叢語》),即由他主導體例。
-
語法特點:
- 聯合式結構,常作賓語(如“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
- 注意多音字“發”在此讀fā(非“頭發”的 fà)。
三、相關拓展
- 近義詞:
- 區别與聯繫:
- 兩者均涉及體例說明,但“舉例發凡”更側重通過具體事例闡釋規則,而“發凡起例”偏重确立框架。
四、其他說明
- 感情色彩:中性,屬學術性用語。
- 常用程度:生僻,多見于古籍或專業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例,可參考《春秋左氏傳序》《文心雕龍》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例發凡(jǔ lì fā fán)的意思
“舉例發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以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一個普遍的道理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立、又
拆分筆畫:丨、一、一、丨、一、丶、一、丨、丨、ノ
來源
《舉例發凡》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聖懿篇·文集十三》中。意為以具體的例子來闡明普遍的道理或情況。
繁體
繁體形式為「舉例發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舉例發凡的古時寫法為「舉例發凡」。
例句
1. 他以小明做功課不認真的例子,舉例發凡地提醒學生們要努力學習。
2. 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總是用自己做人做事的經驗來舉例發凡,引導團隊成員。
組詞
舉一反三、典型、例證、為例、以例為鑒
近義詞
啟發、引證、示範、用例
反義詞
凡例、無例、例外、特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