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甯侯的意思、甯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甯侯的解釋

謂順王命的諸侯。《周禮·考工記·梓人》:“祭侯之禮,以酒脯醢,其辭曰:‘惟若寧侯,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屬于王所,故抗而射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甯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最早見于《禮記·大傳》等先秦典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甯”在甲骨文中作“寍”,本指居所安定,後引申為安甯、安定之義。《說文解字》釋“甯”為“安也”,段玉裁注:“安甯者,心意之安也”。“侯”為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特指諸侯國君。二者合稱“甯侯”,特指能安定邦國的諸侯,如《禮記·大傳》載“甯侯,謂守常業而無奸慝者”,強調諸侯需恪守禮法以保國家安定。

二、引申義與曆史語境

在周代禮制中,“甯侯”被賦予政治倫理内涵。《周禮·秋官·司寇》鄭玄注将“甯侯”與“不甯侯”對舉,前者指“安民之侯”,後者則為“不循禮法、禍亂邦國者”。漢代《白虎通義·爵篇》進一步明确“甯侯”需具備“鎮撫社稷、守土安民”的職責,體現了古代“以德配位”的政治思想。

三、文獻例證與詞義演變

該詞在《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中演變為對諸侯功績的褒揚之辭,如“諸侯甯侯,民賴其慶”。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甯侯者,安其位而衛王室也”,強化了詞義中的忠君内涵。至明清時期,地方志書多沿用此詞形容治理有方的地方長官。

四、文化内涵與現代應用

作為曆史詞彙,“甯侯”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古籍整理、曆史研究中仍具學術價值。其核心理念被融入“安甯”“諸侯”等現代詞彙,并作為典故見于成語“甯侯之德”,喻指治理者的安定之能。

網絡擴展解釋

“甯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順從王命的諸侯,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梓人》的祭祀辭:“惟若甯侯,毋或若女不甯侯”,意為贊頌忠誠于天子的諸侯,同時警告叛逆者。

二、引申含義

在曆史典故中(如戰國時期故事),“甯侯”被賦予清廉正直的象征意義。傳說名為甯侯的官員拒絕貪腐誘惑,甯可保持官職清白,也不願同流合污,由此衍生出“堅守原則、廉潔自律”的品德内涵。

三、其他相關

  1. 曆史實例:明代有“壽甯侯”“西甯侯”等爵位稱號(如洪熙年間襲封的西甯侯),屬于具體封號而非成語。
  2. 地理指向:古甯侯國位于今河南獲嘉縣一帶。

四、注意區分

建議結合《周禮》原文及戰國典故進一步理解其雙重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焙烘焙茗備足冰蟲澄鮮雛發頂蟲礬樓風馳豐貂高陽攻勢管國關書漢将諱谀昏誕活字典價廉物美角聲嘉訓進售錦書金軸絶命連業利涉龍雨路卡馬券靡財明刊内證蟠蛇胚珠辟聘乾坼謙素青斾權許山龍伸請事類石髓羹殊族私燭縮小田窦替另剸決鼃吹外羅院挽漕婉媚無假武頭楯閑接稅嚣讒西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