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綸的意思、龍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綸的解釋

聖旨,诏旨。 南唐 李中 《獻喬侍郎》詩:“人間傳鳳藻,天上演龍綸。”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五:“忽蒙 舜 日龍綸召,便侍 堯 天佛會觀。”《石林燕語》卷二作“龍輪”。參見“ 龍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綸(lóng lún)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五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龍綸"本義指帝王诏書,其中"龍"象征皇權威嚴,"綸"原指青絲绶帶,引申為官方文書。二者組合構成皇權政令的專稱,常見于唐宋文獻。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缁衣》鄭玄注"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唐代李峤《授張錫工部尚書制》首次将"龍"與"綸"組合使用,形成"龍綸鳳诏"的固定搭配,後簡化為"龍綸"專指聖旨。

三、曆史用例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龍綸夜下,百官肅立";明代《永樂大典》殘卷中存有"頒龍綸以告四方"的公文範例,印證其作為正式文書的用法。

四、文化象征 在傳統文書制度中,"龍綸"特指蓋有龍紋玉玺的敕命文件,其形制遵循《唐六典》規定的"五色绫紙,盤龍裝裱"标準,現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代龍綸實物。

五、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該詞已轉為曆史用語,僅用于特定學術領域。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書制度研究》将其列為"皇權文書代稱詞條",中國社科院《漢語曆史詞彙學》将其歸入"帝王語義場"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龍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龍綸(拼音:lóng lún)指聖旨、诏旨,即古代帝王發布的命令或文書。該詞由“龍”和“綸”組成:

文學與曆史用例

  1. 南唐李中《獻喬侍郎》:“人間傳鳳藻,天上演龍綸。” —— 以“龍綸”代指帝王诏書,與“鳳藻”(華美文辭)呼應。
  2. 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忽蒙舜日龍綸召,便侍堯天佛會觀。” —— 描述受诏參與重要儀式的場景。

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文中的用法,可參考《獻喬侍郎》《文昌雜錄》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敗命拜石不戢長江後浪催前浪陳舉塵言雠恨傳話筒楚咻磁瓶麤食德況澄泥惰性氣體鰪鳉葑田桴鼓相應鋼洋和正鶴篆忽怠奸禽解約濟拯曆理録蘭爐先生履盈蹈滿默默目目相觑攀蹑疲殆破軍遷授圻界七孔生煙邛遇凄锵鵲華曲録區區仆仆榮福睿資三隧騷騷上遷生拉活扯神旨折杖失溜疎剌識面台官石渠閣刷問説教説啥湯元停當網蜽為法相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