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疲殆的意思、疲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疲殆的解釋

疲乏。《論語·為政》“思而不學則殆” 三國 魏 何晏 注:“不學而思終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半夜經營,疲殆頗甚,少一合眸,不覺睡去。” 吳組缃 《山洪》三十:“那老人垂頭喪氣,疲殆得發紅發黑的眼眶裡轉着淚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疲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í dài,意為疲乏、困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古籍與文學用例

  1. 《論語·為政》注釋
    三國魏何晏注“思而不學則殆”時提到:“不學而思終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強調過度思考導緻精神困乏。
  2.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
    “半夜經營,疲殆頗甚,少一合眸,不覺睡去。”
    ——描述體力勞作後的疲憊狀态。
  3. 現代文學《山洪》
    吳組缃寫道:“那老人垂頭喪氣,疲殆得發紅發黑的眼眶裡轉着淚珠。”
    ——體現身心俱疲的具象描寫。

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殆”的多種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疲殆的意思

疲殆這個詞是形容人極度疲勞、筋疲力盡的狀态。它表示身體和精神都達到了極度的疲憊,無法繼續進行任何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疲殆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疒和歹。疒表示和疾病、疼痛有關;歹表示不好、不正常的意思。疒的筆畫數為5,歹的筆畫數為4。

來源

疲殆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夬》篇中,意思為精神疲倦、疲勞不堪,強調身心耗盡的狀态。後來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都能見到這個詞的使用。

繁體

在繁體字中,疲殆仍然保留着相同的形狀和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疲殆這個詞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疲在古代常常寫作「痺」,表示因過度勞累而疲憊不堪。殆在古代常常寫作「耀」,表示到了極度危險的狀态。

例句

1. 經過了連續幾天的長途奔波,他感到疲殆不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2. 這場戰鬥過後,士兵們個個疲殆地躺倒在戰場上。

3. 考試之前她通宵達旦地複習,導緻她考試後極度疲殆。

組詞

疲憊、疲勞、疲乏、殘疾、殘缺

近義詞

疲憊、疲勞、勞累

反義詞

活力、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