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默默的意思、默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默默的解釋

[quietly] 不說話、不出聲的樣子

詳細解釋

(1).緘口不說話。《韓詩外傳》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宋 司馬光 《論兩浙不宜添置弓手狀》:“臣職忝密近,官備藩方,不敢默默,理須上列。” 郭沫若 《殘春》四:“從山下登上山頂時,彼此始終無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對默默。”

(2).幽寂無聲。《楚辭·九章·悲回風》:“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興祖 補注:“默默,寂無人聲也。” 宋 王安石 《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之一:“默默此時誰會得,坐凴江閣看飛鴻。” 葉聖陶 《火災》:“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沒有聲息。”

(3).無知貌。《莊子·天運》:“蕩蕩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 疏:“默默,無知之貌。”《素問·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故 魏其 日默默不得志。”《漢書·賈誼傳》:“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 暢當 《南充謝郡客遊澧州留贈宇文中丞》詩:“郁郁寡開顔,默默獨行李。”

(5).暗暗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諒來就是姓 黨 的了,默默的記在心裡。”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萬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萬五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默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mò mò,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不說話、不出聲的樣子,強調在行動或情感表達中保持低調、不張揚的狀态。
近義詞:沉默、寂靜、沉靜;反義詞:喋喋、喧鬧。


二、詳細解釋

  1. 緘口不言
    如《韓詩外傳》提到:“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形容臣子不直言進谏的消極狀态。
  2. 幽寂無聲
    引申為環境或氛圍的寂靜,如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竟日默默在此”。
  3. 暗暗行動
    指不聲張地做事,如“默默念”“默默關注”等用法,體現内斂的堅持。
  4. 不得志的心境
    《漢書》中“默默”也用于形容懷才不遇的失意狀态。

三、例句與引證


四、延伸意義

總結來看,“默默”既可用于描述外在的安靜狀态,也可體現内在的情感或行為特質,是漢語中兼具文學性與生活化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默默的意思

默默(mò m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缺乏言語和行動,保持沉默和安靜的狀态。它可以表示一個人内心深處的思考和感受,也可以指代一種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默字的拆分部首是黑,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

默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傣族語言,後來被漢字所借用。在繁體字中,默字的寫法為「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默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簡單,寫作「目」和「黴」。這種寫法從秦朝開始逐漸演變為現代的「默」字。

例句

1. 他默默地走在街上,不發一言。
2. 她默默承受了很多困難,卻從未抱怨過。
3. 孩子們默默地聽着老師的講解,全神貫注。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默默無聞、默默耕耘、默默無語
近義詞:沉默、寡言、緘默
反義詞:喧鬧、熱鬧、熱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