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 叔孫通 。初仕 秦 ,後歸 漢 ,拜博士,號 稷嗣君 ,為 漢王 制禮,官至丞相。《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稷嗣 制禮,下肅上尊。” 李善 注引《漢書》:“ 叔孫通 曰:‘臣願徵 魯 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高帝 曰:‘得無難乎?’ 通 曰:‘臣願采古禮與 秦 禮雜就之。’上曰:‘可。’其儀就。”
“稷嗣”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稷嗣”指漢代叔孫通()。他最初在秦朝為官,後歸順漢朝,被任命為博士,封號“稷嗣君”,主要功績是為漢高祖劉邦制定禮儀制度,最終官至丞相。
“稷嗣”一詞被後世引用,如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中“稷嗣制禮,下肅上尊”,強調叔孫通通過禮制确立尊卑秩序的作用()。此外,也有少數文獻将其引申為“繼承先祖事業”的象征(),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
不同詞典對“稷嗣”的釋義略有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叔孫通傳》等原始史料。
《稷嗣》一詞可以指代一位被指定為接班人的後繼者。稷意為古代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粟的又稱;嗣指接續、繼承的意思。綜合起來,《稷嗣》表示農作物的繼承和傳承。
《稷嗣》的拆分是辶(辵)和口。
辶(辵)是偏旁部首,表示"走"的意思;口是字形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稷嗣》的筆畫數為:辶(辵)- 3畫,口- 3畫,共6畫。
《稷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漢字詞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唐虞嗣刑》中。
在繁體字中,《稷嗣》的書寫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寫作「稷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稷嗣》的寫法可能會是「稷耜」。
1. 他是家族的稷嗣,将繼承家族的産業。
2. 這位繼承了祖輩農田的稷嗣,努力将農業發揚光大。
1. 稷糠:指稷的殼屑,也是古代供秧苗用的一種農作物雜糧。
2. 稷黍:指稷和黍的統稱,也是中國古代的兩種重要農作物。
3. 稷米:指從稷中提取的米。
相似意義的詞彙包括:繼承人、接班人、繼任者。
與《稷嗣》相對的反義詞是:前人、前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