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侯國的意思、侯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侯國的解釋

(1).侯爵的封地。《漢書·地理志下》:“訖於 孝平 ,凡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 潁川郡 有 成安縣 ,侯國也。”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漢書九·侯王相有别》:“諸郡國下所屬縣,有注侯國者,即所謂王子侯、恩澤侯等侯國也。”

(2).指侯爵。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 漢高帝 十一年,封 靳彊 為侯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侯國"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制度内涵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分封制度下的政治實體 指周代分封制中諸侯的封地,尤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侯"爵所建立的政權。此類封國在《禮記·王制》中被明确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具有相對獨立的行政權和軍事權,需定期向周王室朝貢。漢代沿襲分封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此時的侯國雖保留封地名號,但實際管轄權已被郡縣制削弱。

二、爵位對應的食邑單位 特指漢代"列侯"(徹侯/通侯)的封地。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列侯所食縣曰國",這類侯國作為二十等爵制中的最高等級,僅享受封地内租稅,不掌握行政管轄權,與周代諸侯國有本質區别。《後漢書·地理志》記載東漢時期全國列侯封國數量達241個,成為中央集權制度下貴族待遇的體現。

該詞的詞源結構為偏正關系:"侯"指代爵位等級,源自甲骨文"矦"字,本義為箭靶,引申為受封者;"國"原寫作"或",從"戈"守"口"(城邑),指有武裝守衛的領地。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古代"授爵必賜土"的分封特征。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用于曆史研究領域,指代特定時期的封建領地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侯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曆史文獻和百科資料的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侯爵的封地
    指古代封建制度下,君主賜予侯爵的領地。例如《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平帝時期全國有241個侯國,與郡縣并行管理。

  2. 侯爵的爵位
    有時也代指侯爵本身,如《水經注》提到“封靳彊為侯國”,即授予侯爵稱號。


二、地位與特點


三、曆史實例

  1. 漢代侯國
    劉邦分封功臣、外戚為侯,如呂澤受封“建成侯國”,西漢共設800餘侯國,貫穿整個朝代。
  2. 周代侯國
    西周韓侯國(今陝西韓城)存在近300年,後為晉國所滅,成為“三家分晉”中韓氏的起源。
  3. 其他案例
    如夫夷侯國(漢代)、成安侯國(北魏)等,均為典型代表。

四、其他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侯國的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水經注》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西四鎮抱認變互敝帚自珍不佳補轉擦黑兒殘杯辰角赤鳥崇嚴大頭巾德綏東牀嬌客短衣幫豐淫膹炙富營養化趕得及幹運工讀躬行關給關所合祔侯景之亂畫寝介絜今文舉烽軍角伉俪恪遵釦砌來不得辣椒林府馬齒猛迅命秩農學院暖煦蟠虬鉗釱啟化染眸榮寄觞政删汰瘮懔水鷗騰蛟起鳳貼切橦末外郵委佗午火物稀為貴鄉俚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