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剪髮披緇 ”。
“剪發被褐”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出家為僧尼,即削發為僧或尼姑,并穿上粗布衣服(褐衣),象征脫離世俗生活。該詞與“剪發披缁”同義,“缁”指黑色僧衣,“褐”則為粗布衣,均代指出家修行。
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傳奇小說《謝小娥傳》:“裡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
暫無經典現代例句,但可參考古籍中的用法,如《謝小娥傳》中謝小娥為守誓言而出家的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或具體用例,可查閱《謝小娥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剪發被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剪掉頭發後用褐色的布包裹住。在古代,剪掉頭發是表示服喪的一種表達方式。
《剪發被褐》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剪(剪刀,刀旁+佥):刀旁3畫+佥2畫
發(髟字部+雙日):髟5畫+雙日4畫
被(衣字部+四有口):衣5畫+四有口7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一章。這段故事描述了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孟子告訴梁惠王,他的美容師應該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僅僅是剪發和戴帽子。他用“剪發被褐”來比喻人們應該為國家的利益做出更多的犧牲。
《剪發被褐》的繁體字是《剪髮被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剪發被褐》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剪髮被褐”。
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用,在口語中較為罕見。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為了忠于國家的利益,剪發被褐,甘願放棄個人享受。
與《剪發被褐》相關的組詞有:
剪刀、被褐、發型、剪發、頭發。
與《剪發被褐》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剃發留纓、剃發披缁。
與《剪發被褐》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養發留灰、秃頭不做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