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嫌的意思、決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嫌的解釋

判斷疑惑難明之事。嫌,嫌疑。 晉 葛洪 《抱樸子·省煩》:“躊躇岐路之衢,愁勞羣疑之藪,煎神瀝思,考校叛例,嘗有窮年竟不豁了,治之勤苦,決嫌無地。”《三國志·魏志·锺繇傳》“諡曰 成侯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有司議諡,以為 繇 昔為廷尉,辨理刑獄,決嫌明疑,民無怨者,由 于 張 之在 漢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嫌(jué xiá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消除嫌疑或隔閡,強調通過明确的行動或判斷來解除他人可能存在的疑慮或誤會。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參考來源:


一、基本釋義

  1. 消除嫌疑

    指通過果斷的行為或清晰的解釋,使他人不再對自己或某事産生懷疑。

    例:公正處理糾紛以決嫌。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因《漢語大詞典》無公開線上版,建議參考權威工具書紙質版或知網(www.cnki.net)檢索相關詞條。

  2. 斷絕嫌隙

    指主動化解因誤會、矛盾産生的隔閡,恢複信任關系。

    例:坦誠溝通以決嫌修好。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二、用法與語境


三、古籍例證

《後漢書·郭太傳》:

“林宗(郭太)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及黨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閉門教授,弟子以千數。決嫌明疑,雖厮役之人,必皆盡其意。”

釋義:郭太通過明辨是非、消除他人疑慮,即使對身份低微者也一視同仁。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1965年。


四、相關辨析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後漢書》(點校本),中華書局,1965年。

(注:因專業詞典無公開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平台查閱原文;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官網www.zhbc.com.cn或“國學大師”網站www.guoxuedashi.com核對。)

網絡擴展解釋

“決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判斷或解決疑難問題,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晉代葛洪《抱樸子·省煩》中提到“決嫌無地”,指在複雜情況下難以找到解決疑惑的方法。
    • 《三國志·魏志·锺繇傳》記載,锺繇任廷尉時因“決嫌明疑”而受贊譽,意為通過公正判斷平息争議。
  2. 應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司法、禮儀等需辨明是非的場合,如“禮可以決嫌疑,定猶豫”(吳兢《貞觀政要》引用)。

相關詞彙

“決嫌”強調通過理性分析消除疑慮或解決争議,常見于古代法律和倫理論述。其核心在于“判斷嫌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案奉暗想安燠白内障把弄不飏操學丹雀悼恩多能朏朒扞士圪瘩廣緝過夏谷王豪遊厚今薄古幻燈片歡呼雀躍宦人胡猜唬唬缰靶焦芽教約精神滿腹警惺金靈馬金銀首飾硜執樂簴涼拌覺連家店亂無象蠻氊妙覺旁搜博采辟領品郎貧油且說窮宙三不宜沈覆授孑私惠私計特長天生天殺亭軒投梭折齒推本脫簪五長誣證獻好險詐效仿曉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