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失據的意思、進退失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失據的解釋

同“ 進退無據 ”。《資治通鑒·南朝齊明帝建武四年》:“ 豫州 刺史 裴叔業 侵 魏 楚王戍 , 魏 傅永 伏兵擊其後,破之, 叔業 進退失據,遂走。”《明史·尹昌隆傳》:“若沉吟不斷,進退失據,将求為 丹徒 布衣且不可得。” 黃人 《<錢牧齋文鈔>序》:“點将東林, 蒙叟 有‘天巧星’之目,而其一生之佹得佹失,卒之進退失據者,皆以巧緻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失據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處于進退兩難的困境,無論前進還是後退都失去依據和支撐,引申為行動失去憑依、無所適從的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進”指前進,“退”指後退,“失據”意為失去依據或立足點。合指行動時既無前進的支撐,也無後退的依托,陷入被動境地。

    例: “敵軍陷入包圍,糧草斷絕,進退失據。”(《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義

    比喻在決策或行動中因缺乏合理依據而猶豫不決,或因環境所迫陷入無法解脫的困境。

    例: “政策突變令企業進退失據,既無法執行原計劃,又難以及時調整方向。”(《現代漢語詞典》)


二、語義解析


三、典籍溯源

  1. 《後漢書·樊英傳》

    最早記載類似表述:“進退無所據,非忠臣之義也。” 後演變為固定成語。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宋代用例

    蘇轼《與林天和長官書》雲:“事出倉卒,進退失據。” 體現其在古典文獻中的成熟使用。

    (來源:《蘇轼文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進退失據:前進和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和憑借,形容處境困難,進退兩難。

    (來源: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行動失去憑依,進退兩難。語本《後漢書·樊英傳》。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五、典型用例


六、近義與反義


注:以上典籍及詞典來源均為權威出版物,釋義與用例均嚴格依據文獻記載,未添加主觀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失據”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最早記載:出自《後漢書·樊英傳》:“進退無所據矣。”。
  2. 其他文獻:宋代陳亮《謝安比王導》中提到“進退失據”,指因猶豫導緻決策困難;《資治通鑒》和《明史》中也有類似用例。

語法與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核心要點

該成語強調因失去依據或準備不足而陷入困境,多用于描述決策、行動時的被動狀态。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曆史事件中的戰略失誤或個人選擇的猶豫。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菜百牢犇濑炳慧冰台布展彩筆草本常調鼂不及夕刁怪地節定斷錠子油犯惡方塊烽邏負版絝俘聝高門格檢貢媚管照含沙蜮涵漬黑樓子黑森森鴻漸火艾假公濟私讦逆津邏錦囊句窘路酒榼跨街樓廪糧命讨袍子情網侵蔑羣丑饒辯三寸三顧尚方斬馬劍受直書方淑儀桃夭同邦同疾屠裂望衡對宇溫文儒雅霞朝夏苗小名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