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官名。 晉武帝 置。 宋 、 齊 、 梁 、 陳 各朝因之。而後或置或否。《宋書·後妃傳序》:“ 晉武帝 採 漢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為九嬪,位視九卿。”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嫔禦命婦·淑儀》:“《唐百官志》注雲: 明皇 開元 中,置六儀,其一曰淑儀。用 晉 事也。國初亦省。《宋朝會要》雲: 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儀官也。”
“淑儀”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官職、成語寓意及現代取名文化三個維度綜合解析:
一、曆史官職 “淑儀”最早是晉武帝司馬炎設立的女官名,位列九嫔之一(九嫔包括淑妃、淑媛、淑儀等),地位相當于九卿。該官職在宋、齊、梁、陳等朝代沿用,後期朝代或置或廢,并傳播至朝鮮成為禦嫔封號。
二、成語含義 作為漢語成語,“淑儀”形容女子賢良淑德、品德高尚,強調“淑”(善良、溫和)與“儀”(禮節、儀态)的結合。常用于贊美女性的溫柔、端莊與教養,適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表達。
三、現代取名寓意 現代多用于女性名字,寓意豐富: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文獻、成語詞典及姓名學資料,若需完整内容可查閱相關來源。
《淑儀》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一位有教養、溫柔賢淑、品德高尚的女子。
《淑儀》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拆分,分别是“氵”和“罒”,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罒”是網的偏旁部首,表示與網有關。它總共有11畫。
《淑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小旻》一詩中。它原本使用的是繁體字“淑儀”,後來隨着簡化字的推廣,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簡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淑儀》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淑儀”。相比現代的簡化字,古代的寫法更加繁瑣,字形更加複雜。
1. 她是個真正的淑儀,溫柔賢良,備受人們的尊敬。
2. 作為一位淑儀,她在家庭中充當着賢妻良母的角色。
淑女、淑婦、淑貞、淑慎
賢婦、賢淑、貞良、賢良
糟糕、粗俗、丑陋、惡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