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羣丑的意思、羣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羣丑的解釋

1.衆伴侶。《易·漸》:“夫征不復,離羣丑也。”《詩·小雅·吉日》:“升彼大阜,從其羣丑。” 鄭玄 箋:“丑,衆也。田而升大阜,從禽獸之羣衆也。”

2.邪6*惡之衆。《後漢書·劉陶傳》:“羣丑刑隸,芟刈小民。”《晉書·陶侃傳》:“無征不剋,羣丑破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鬼哭》:“城破兵入,掃蕩羣丑。”

3.陰陽家認為最兇的方位。《協紀辨方書·義例一》:“《蓬瀛書》曰:‘歲在四孟,太陰與大将軍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羣丑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羣丑(qún chǒu)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現多寫作“群丑”,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衆下屬,隨從

指古代君主或貴族的衆多侍從、部屬。

例證:

《周禮·秋官·掌戮》載:“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刑盜于市,凡罪之麗于法者……唯王之同族與有爵者,殺之于甸師氏。” 鄭玄注:“羣丑不即刑,謂凡庶人及仆隸等。” 此處“羣丑”指代需依法處置的普通罪犯及仆從,強調其身份低微 。


二、引申義:衆惡人,卑劣之徒

後演變為貶義詞,泛指行為卑劣、品行低下的群體。

例證:

  1. 文學用例: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以“羣丑”影射周幽王身邊的佞臣:“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朱熹《詩集傳》釋:“羣丑,衆惡也。” 暗指禍亂朝政的奸邪之徒 。

  2. 曆史批判:

    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評唐代宦官亂政:“宦官羣丑,勢成滔天。” 喻指結黨營私、危害國家的勢力 。


詞源與結構分析


參考資料:

  1. 鄭玄注,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中華書局.
  2. 朱熹. 《詩集傳》.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夫之. 《讀通鑒論》.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羣丑”(也作“群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衆伴侶或同類群體

含義:指衆多同伴或群體,中性表述,無貶義。
來源:


二、邪惡之衆

含義:貶義用法,指惡人群體或敵對勢力。
來源:


三、陰陽家所指兇位

含義:古代陰陽學說中認為最兇險的方位。
來源:


補充說明

  1. 字形差異:“羣”為“群”的異體字,二者通用;“丑”在簡體中合并了“醜”字,但古籍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2. 語境影響:需根據文本時代及内容區分其指代對象,如《詩經》中多指動物群體,而後世文獻多用于貶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背躬比譬博雅車水馬龍遲怯川後當擔螮蝀對茬兒匪匪負阻告饑工區過磅鴻鹄懷洪爐燎發候铨花捐宦門火星人見鬼交戰讦逆寄居官浄辦郡屬開枱看日子棱疊獵古辂軨羅隱賣易耐冬鳥氣漂絖評劇情性祈沈崎險蜷卧群衆團體冗員稍遜一籌勝境升遷沈竈生鼃獅弦衰疲水場錢贖絹束浪斯芬克司素肄壇廟韬戈望齊門畏縮不前誤事息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