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寸的意思、三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寸的解釋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比喻義:代指舌頭或口才

  1. 本義
    古代認為舌頭長度約三寸,故以“三寸”代指舌頭。例如《藝文類聚》引晉代張韓《不用舌論》中“掉三寸”即指運用言辭。

  2. 引申義
    進一步引申為“能言善辯”,如成語“三寸不爛之舌”形容極佳的口才。南朝梁簡文帝《舌賦》中“三寸著名”也強調舌頭的語言功能。

二、實際長度單位

  1. 換算關系
    中國古代度量制中,1寸≈3.33厘米,故三寸≈9.99厘米,日常可簡化為10厘米。

  2. 參照物
    約等于三指并攏的寬度或一本中等厚度書籍的寬度。

三、道家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道家典籍中,“三寸”指咽喉部位或呼吸之氣(“三寸氣”),如《黃庭内景經》提到“三寸異室”與丹田相關。


總結
“三寸”既可指舌頭的代稱(側重語言能力),也可作為長度單位(約10厘米),另有道家對呼吸、咽喉的隱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寸

三寸作為一個漢字,其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部首是“一”,下面的部首是“土”。它的總筆畫數為三畫,屬于較為簡單的漢字之一。

來源

“三寸”一詞最初來源于《淮南子·人間訓》:“三寸則下胸,将者慎之;五寸則過脾,心者恥之。”這裡的“三寸”指的是人的下胸位置,用來描述人們的行為慎重和态度謹慎。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三寸”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存在一定的變化,包括字形結構、筆畫順序等方面。雖然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在整體上,古時候的“三寸”字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身高隻有三寸,但是他的氣質卻讓人感到十分高大。

2. 她用三寸的高跟鞋穿行在人群中,顯得非常優雅。

組詞

三寸青(形容幼時青春的美好歲月)、三寸金蓮(形容窄小而纖細的腳)等。

近義詞

寸步難行、三步并作兩步走(形容行走時因困難而進展緩慢)。

反義詞

丈量千裡(形容進展順利、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