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夏季田獵。《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杜預 注:“苗,為苗除害也。”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春蒐免其懷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誠多。”
(2).夏季的禾苗。 唐 包何 《送韋侍禦奉使江嶺諸道催青苗錢》詩:“近遠從王事,南行處處經。手持霜簡白,心在夏苗青。”
“夏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古代帝王在夏季進行的狩獵活動,主要目的是為農田除害,保護莊稼生長。該釋義源自《左傳·隱公五年》的記載:
“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農隙以講事也。”
此處的“夏苗”與春、秋、冬三季的狩獵活動并列,體現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農時與軍事訓練的重視。
指夏季生長的農作物幼苗,常見于詩詞中描述自然景象。例如唐代詩人包何的詩句:
“手持霜簡白,心在夏苗青。”
通過“夏苗青”生動描繪了夏季田野的生機盎然。
部分現代解釋将“夏苗”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初期階段,比喻新生事物或人才的成長潛力。但此用法多見于非權威性資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夏苗”的核心含義圍繞古代田獵活動與夏季農作物展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唐代詩詞等古籍。
《夏苗》是一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者本領不夠成熟,需要經過磨砺或者經驗的積累。
《夏苗》的拆分部首是夕和艸,其中夕為部首,艸為偏旁部首。
《夏苗》的總筆畫數為11。
《夏苗》最早出自《荀子·飾邪》:“舜躬耕於藿,日近於夏苗。”意思是舜帝親自耕種莊稼,天天去看夏天的苗子。
《夏苗》的繁體字為「夏苗」。
在古代,「苗」的字形稍有不同,上面多了三個點,如「苗」→「莫」。
他在這個行業隻是個夏苗,還需要更多的經驗和磨砺。
夏花、夏夜、夏日、夏季、苗種、苗木、苗圃、苗條。
新手、菜鳥、初學者。
老手、專家、資深人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