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般的名號,與褒美的名號“大名”相對而言。《逸周書·谥法》:“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
(2).小名聲。《魏書·張普惠傳》:“今宰輔專欲好小名,不圖安危大計,此微臣所以寒心者也。” 唐 李德裕 《授元晦谏議大夫制》:“弗沽小名,以枉大節。”
(3).古代邏輯用語,與“大名”相對而言,猶今之種概念,與屬概念相對而言。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以小名代大名例》:“三秋即三歲也。歲有四時而獨言秋,是舉小名以代大名也。”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以大名冠小名例》:“如《禮記》言‘魚鮪’,魚其大名,鮪其小名也。”
(4).乳名,幼時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五:“ 唐叔偕 女,小名 父喻 ,容色俱美。”《魏書·崔浩傳》:“ 浩 小名 桃簡 , 頤 小名 周兒 。”《西遊記》第九七回:“這等大年紀,還叫我的小名兒!” 巴金 《家》二:“ 琴 是小名,她的姓名是 張蘊華 。”
“小名”是漢語中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人在幼年時期使用的非正式稱呼,常見于家庭或親密社交場景。例如曹操小名“阿瞞”、劉禅小名“阿鬥”()。這一用法從秦漢時期延續至今,具有階段性特征,如嬰兒期稱“乳名”“奶名”,幼年期稱“幼名”()。
名號層級
古代與“大名”相對,指普通名號(如《逸周書》載“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或邏輯學中的種概念()。
社會聲譽
指個人在特定範圍内的知名度或影響力,如《魏書》提及“不圖安危大計,此微臣所以寒心者也”()。
生活化命名
借用常見事物(如“鐵蛋”“果果”),便于記憶且體現親切感()。
傳統習俗
包含排行(如“阿大”“二寶”)、迷信(如“阿狗”寓意易養活)或祈福(如“來福”“喜兒”)等元素()。
情感表達
承載父母對子女的寵愛,如“貓貓”“暖暖”等昵稱()。
小名多采用疊字(如“洋洋”)、前綴“阿/小”(如“阿鬥”)等口語化形式,與正式學名形成對比()。
小名是指一個人在親近的人之間的昵稱,通常是根據個人特點或者喜好來取的。小名一般用于家庭、親友、同學等密切關系的人之間。
小名的拆分部首為小、名,其中“小”是右邊的偏旁,表示與大小有關;“名”是在左邊的偏旁,表示與名字有關。小名的筆畫一共有九畫。
小名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出處,隻是在人們親密交往中逐漸産生和流行起來。人們取小名的目的是為了更親切地稱呼對方,加強彼此之間的親密感,以及更好地表達情感。
小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小名」。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小名可以寫作「小名」,字形和現代漢字基本一緻,隻是書寫風格略有不同。
1. 我的小名叫小熊,因為我小時候特别喜歡抱着一隻熊玩具。
2. 她的小名叫花花,因為她喜歡種花并且很懂花草的養護。
小名的相關組詞有:大名、諧音、昵稱、綽號等。
小名的近義詞有:昵稱、綽號。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