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稿、底木。《後漢書·樊宏傳》:“ 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書寫,毀削草本。” 唐 王建 《宮詞》之五:“紅蠟燭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閣門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知兵》:“世所傳 李衞公 《問對》三卷,或以為 阮逸 僞撰, 蘇老泉 曾見其草本。”
(2).莖部為草質的植物。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木本》:“草木之種類極雜,而别其大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草本之根愈淺,故經霜輒壞,為壽止能及歲。”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木棉布行于宋末元初》:“其時棉花未入中土,不知其為木本草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九:“靠左邊又有一大叢草本的繡球花,開得正茂盛。”
“草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草本植物指莖内木質部不發達、支持力弱且含木質化細胞少的植物。這類植物通常體型矮小、莖幹柔軟,壽命較短,多數在生長季節結束後地上部分枯萎死亡。
分類與特點
與木本植物的區别
草本植物莖幹柔軟、壽命短,而木本植物木質部發達,植株高大且壽命長,如樹木。
文稿的底本
古漢語中“草本”可指原稿或未定稿,如《後漢書》記載的“毀削草本”。
廣義的草本特征事物
現代語境中可形容具有草本植物特性的事物,如“草本醫藥”“草本美食”。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定義、分類、對比及引申義,涵蓋權威來源中的核心信息。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具體植物特性,可進一步查閱相關網頁。
《草本》指的是草地上生長的一種植物,通常是指一些具有藥用或醫療價值的植物。這些植物常被采用來制作藥物、保健品或食品,以達到治療疾病或促進健康的目的。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草本》的拆分部首是草 (艹) 和本 (木),草表示植物的含義,本表示起源或根據的意思。
《草本》的總筆畫數為8,其中草的筆畫數為3,本的筆畫數為5。
段落3:來源及繁體字《草本》一詞源自于漢語,是漢語中的一個合成詞。在繁體字中,草本與草資都表示草地上生長的植物,隻是使用了不同的字形。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草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詞義相同。根據漢字的演變和古代文字記錄,可以看到不同字形之間的變體。
段落5:例句一些例句使用《草本》這個詞:
- 醫生推薦用一些草本藥物來緩解頭痛。
- 這種保健品由各種草本植物制成,對健康有益。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草本植物、草本藥、草本養生
- 近義詞:中草藥、草藥
- 反義詞:化學藥物、合成藥物
【别人正在浏覽】